中醫(yī)古籍
  • 枇杷花

    《中藥大辭典》:枇杷花拼音注音Pí Pá Huā別名

    土冬花(《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枇杷。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低聚糖。

    性味

    《重慶草藥》:"味淡,微溫。"

    功能主治

    治傷風(fēng)感冒,咳嗽痰血。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花蒸蜂蜜,治傷風(fēng)感冒,潤(rùn)喉止咳。"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寒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

    復(fù)方

    ①治頭風(fēng),鼻流清涕:枇杷花、辛夷等分。研末,酒服二錢,日二服。(《綱目》)

    ②治枯癆咳嗽,痰中帶黑血:枇杷花二錢,鮮地棕根四兩,珍珠七二兩,石竹根二兩,淫羊藿二兩。燉肉服。(《重慶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枇杷花拼音注音Pí Pá Huā別名

    土冬花

    英文名Loquat Flower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冬、春季采花,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栽種于村邊、平地或坡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枇杷 常綠小喬木,高約10m。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zhì);葉柄短或幾無柄,長(zhǎng)6-10mm,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鉆形,有毛;葉片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12-30cm,寬3-9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及葉脈密生灰棕色絨毛,側(cè)脈11-21對(duì),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銹色絨毛;花直徑1.2-2cm;萼筒淺杯狀,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zhǎng)圓形或卵形,長(zhǎng)5-9mm,寬4-6mm,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果實(shí)球形或長(zhǎng)圓形,直徑3-5cm,黃色或橘黃色;種子1-5顆,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cm,褐色,光亮,種皮紙質(zhì)。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性狀

    圓錐花序,密被絨毛。苞片鑿狀,有褐色絨毛。花萼5淺裂,萼管短,密被絨毛?;ò?,黃白色,倒卵形,內(nèi)面近基部有毛。雄蕊20-25;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5,柱頭頭狀。氣微清香,味微甘、澀。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低聚糖(Oligosaccbaride)。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淡;性平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止咳,通鼻竅。主感冒咳嗽,鼻塞流涕,虛勞久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研末,每次3-6g,吞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花蒸蜂蜜,治傷風(fēng)感冒,潤(rùn)喉止咳。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寒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Yè Guā Fù Mù別名烏骨藤、確絡(luò)風(fēng)來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屬植物白葉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Merr.,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曬干。性味辛、澀,溫。注意孕婦忌服。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
  • 別名白葉花、銀背葉秔子梢、銀色秔子梢來源豆科白葉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平。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收斂止血。主治腸炎,腹瀉,痢疾,浮腫,便血。本品還可治風(fēng)濕,跌打損傷,......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葉藤別名紅藤仔、飛揚(yáng)藤、胱皮藤、紅絲線、扛棺回[海南]來源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白葉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曬干。性味甘、淡,涼。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拼音注音Bái Tǔ Fú Línɡ別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鐵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塊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采收和儲(chǔ)藏:春、秋二季采挖......
  • 來源蘿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功能主治主治腸結(jié)核。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黃柏、毛冬青根各3錢,水煎服。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