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鯪鯉

    拼音注音Línɡ Lǐ別名

    石鯪(《臨海異物志》),龍鯉(郭璞《江賦》),鱗鯉(《本草圖經(jīng)》),石鯪魚(《綱目》)。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鯪鯉科動物鯪鯉全體。全年均可捕捉。遇著時撒泥砂于其身上,或使獵犬到洞穴尋找。鯪鯉見狗或被撒上泥砂,即蜷縮成團,此時極易捕捉。

    生境分布

    分布廣東、海南島、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浙江、安徽、江蘇等地。

    原形態(tài)

    體形狹長,成獸體長差異很大,由50~100厘米。頭呈圓錐形。吻尖,舌細長,無齒。耳小。尾扁平而長,尾背略隆起。前肢略長于后肢,各具五趾,有堅而銳利的爪。從頭、背、體側(cè)至尾端均被以覆瓦狀排列的硬角質(zhì)鱗片,鱗片黑褐色或灰褐色,鱗片間雜有稀毛;背鱗闊菱形;腹側(cè)、前肢近腹部內(nèi)側(cè)和后眩鱗片呈盾狀,中央有龍骨狀突起;尾,側(cè)鱗片星折合狀。下頷、兩頰、眼、耳部過胸腹部至尾基部無鱗片而被稀疏的棕色硬毛。雌獸胸部有乳頭2對。

    棲于丘陵或樹木潮濕地帶,掘洞穴居。夜出覓食,食物主要為白蟻、黑蟻。也食蜜蜂等昆蟲。能爬樹游水。受敵時踡成一團。常雌雄同居。

    性味

    《綱目》:"甘澀,溫;有毒。"

    功能主治

    《醫(yī)林纂要》:"殺蟲,行血,攻堅散瘀,治痹通經(jīng)。"

    復(fù)方

    治大麻風(fēng):活鯪鯉一個,揀最大者。用生桐油一斤(小者桐油半斤),先用雄黃末一錢,沒藥末七分,黃槍末一兩,共攪入生桐油使勻。將鯪鯉架起,下用炭火熏灼,使其口渴,即能張口,然后將藥末和油灌入口內(nèi),不吃再烘,以油吃完為度,再加大火,將鯪鯉炙酥,研為細末。另加百草霜一兩,共研細,入瓷瓶內(nèi),封緊不可泄氣。每用五錢,以燒酒調(diào)服,上用棉被重盞臥一時許,候滿身汗出,隔一日再如法服五錢。復(fù)后七、八日,身面如蛇殼脫皮。(《串雅內(nèi)編》)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百合花拼音注音Bǎi Hé Huā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瘜W(xué)成分參見“百合“條。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肺?!靶晕丁兜崮媳静荨罚骸靶晕⒑剑陡饰⒖?。“注意《滇南本草》:“肺有風(fēng)邪者忌用。“功能主治潤肺......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味參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別名小棕皮來源百合科肺筋草屬植物百味參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性味辛、微苦,溫。功能主治補虛斂汗,止血。......
  • 拼音注音Bǎi Wèi Yè別名沙癩葉、三股筋來源樟科百味葉Neocinnamomum poilanei H. Liou,以葉、根皮、莖皮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祛瘀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跌打瘀血腫痛,骨折,......
  • 拼音注音Bǎi Wěi Sǔn別名石竹根(《草木便方》),竹林梢、萬花梢(《分類草藥性》),黃牛尾巴(《貴州民間方藥集》),竹林霄(《四川中藥志》)。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萬壽竹之根莖及根。夏,秋間采收。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區(qū)林......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日草來源菊科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流域各省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治痢疾,淋癥,乳頭癰。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