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貴州草藥》
為豆科植物細葉百脈根的全草。夏、秋采收。
分布新疆、甘肅、陜西、貴州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12~30厘米。莖叢生,有棱,疏被白色柔毛。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5枚,基部2小葉較頂端3小葉為小,頂端小葉倒披針形,長5~17毫米,寬2~5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橫形,全緣,兩面脈上疏被細長白柔毛?;?~3朵生于枝頂,排列成傘形花序,具葉狀總苞;花萼寬鐘形,萼齒狹三角形,外面有長硬毛;花冠黃色,旗瓣長約6.5毫米,頂端圓形,基部楔形,龍骨瓣與翼瓣幾等長,莢果圓柱形,長1.5~2.5厘米,成熟時二瓣裂,有種子多數(shù)?;ü?~9月。
甘微澀,平。
清熱,止血。
①治大腸下血:金花菜五錢。煎水服。
②治痢疾:金花菜五錢,煎水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貴州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細葉百脈根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分布新疆、甘肅、陜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2~30厘米。莖叢生,有棱,疏被白色柔毛。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5枚,基部2小葉較頂端3小葉為小,頂端小葉倒披針形,長5~17毫米,寬2~5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橫形,全緣,兩面脈上疏被細長白柔毛?;?~3朵生于枝頂,排列成傘形花序,具葉狀總苞;花萼寬鐘形,萼齒狹三角形,外面有長硬毛;花冠黃色,旗瓣長約6.5毫米,頂端圓形,基部楔形,龍骨瓣與翼瓣幾等長,莢果圓柱形,長1.5~2.5厘米,成熟時二瓣裂,有種子多數(shù)?;ü?~9月。
性味甘微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
復(fù)方①治大腸下血:金花菜五錢。煎水服。
②治痢疾:金花菜五錢,煎水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