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
為薔薇科植物結(jié)根草莓的全草。6~7月采,莖最好,除去枯枝殘葉及須根,晾干。
生于溝谷及林緣。分布青海、湖北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根莖匍匐,根絲狀,中部或頂端有結(jié)塊。葉基生;葉柄細(xì)長,長4~6厘米,密被白色柔毛;托葉卵形至披針形;3出掌狀復(fù)葉,小葉倒卵形或卵狀菱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基部楔形,邊緣中部以上具粗鋸齒,兩面均伏生白色柔毛?;?~3朵生于花莖頂部,花托有長柔毛;萼片5,披針形,被柔毛;副萼5,狹披針形;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白色;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花托果時(shí)增大,肉質(zhì),成熟時(shí)紅色。瘦果多數(shù),聚生于花托上?;ㄆ?~6月。果期6~7月。
淡,平。
止血排膿。治肺瘀血及子宮出血等病。
內(nèi)服;煎湯,3~5錢。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結(jié)根草莓的全草。6~7月采,莖最好,除去枯枝殘葉及須根,晾干。
生境分布生于溝谷及林緣。分布青海、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根莖匍匐,根絲狀,中部或頂端有結(jié)塊。葉基生;葉柄細(xì)長,長4~6厘米,密被白色柔毛;托葉卵形至披針形;3出掌狀復(fù)葉,小葉倒卵形或卵狀菱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基部楔形,邊緣中部以上具粗鋸齒,兩面均伏生白色柔毛?;?~3朵生于花莖頂部,花托有長柔毛;萼片5,披針形,被柔毛;副萼5,狹披針形;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白色;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花托果時(shí)增大,肉質(zhì),成熟時(shí)紅色。瘦果多數(shù),聚生于花托上?;ㄆ?~6月。果期6~7月。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止血排膿。治肺瘀血及子宮出血等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