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九管血

    拼音注音Jiǔ Guǎn Xuè別名

    八爪金龍、八爪龍、矮莖朱砂根、開喉箭、豬總管、團葉八爪金龍、矮陀陀、地柑子、散血丹、血猴爪、烏肉雞、矮涼傘子、小羅傘、山豆根、活血胎胎

    出處

    九管血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九管血,生安南。赭莖,根高不及尺。大葉如橘葉而寬,對生。開五尖瓣白花,梢端攢簇。"根據(jù)圖文記載,確為本種無疑。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九管血的全株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

    采收和儲藏:6-7月采,切碎,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260m的林下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小灌木,高10-15cm,具匍匐的根莖;幼嫩時被微柔毛,除側(cè)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互生;葉柄長1-1.5cm,被細微柔毛;葉片堅紙質(zhì),狹卵形至近長圓形,先端急尖且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2.5-4.8cm,近全緣,邊緣具不明顯的腺點,背面被細微柔毛,尤以中脈為多,具疏腺點,側(cè)脈與中脈幾成直角,至近邊緣上彎,連成遠離邊緣的不規(guī)則的邊緣腺。傘形花序,著生于側(cè)生特殊花枝頂端,近頂端有1-2片葉;花梗長1-1.5cm;花萼基部連合達1/3,萼片披針形或卵形,長約2mm,具腺點;花瓣粉紅色,卵形,長約5mm,里面被疏細微柔毛,具腺點;雄蕊較花瓣短,花藥披針形,背部具腺點;雌蕊與花瓣等長,無毛,具腺點。果球形,直徑約6mm,鮮紅色,具腺點,宿存萼與果梗通常為紫紅色?;ㄆ?-7月,果期10-12月。

    性味

    苦;辛;性寒

    注意

    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消腫。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ì Lì Guǒ別名王不留行[廣西、廣東]、涼粉果、爬墻虎、木饅頭、木蓮、絡(luò)石藤、風不動來源??崎艑僦参镛道驠icus pumila L.,以花序托(俗稱果實)入藥。(其不育枝為絡(luò)石藤一種,參閱“絡(luò)石藤”項下)?;ㄐ蛲谐墒旌蟛烧?,......
  • 《中藥大辭典》:薜荔根拼音注音Bì Lì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隨時可采。曬干備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通絡(luò)。治頭痛眩暈,關(guān)節(jié)風濕痛,產(chǎn)后風。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 拼音注音Bì Lì Zhī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镛道蟮娜橹@≈参飫游锏V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儲藏:隨時可采。割破莖皮,待乳汁流出后收集。也可取自葉中。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曠野樹上或村邊殘墻破壁上或石灰?guī)r山坡上。資......
  • 拼音注音Bànɡ別名圓蚌來源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蚌科圓蚌Anodonta pacifica (Heude),以肉、貝殼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涼。功能主治肉:除濕,明目。主治崩漏,帶下,痔瘡腫痛。用量4~6兩。殼:化痰消積。治反胃嘔吐,......
  • 《中藥大辭典》:蚌蘭葉拼音注音Bànɡ Lán Yè別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出處《廣東中藥》Ⅱ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春、秋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觀賞。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原形態(tài)紫萬年青,又名:紫蒀、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