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平臥陰石蕨
蕨類骨碎補科陰石蕨屬植物陰石蕨Humata ropens (L. f.) Diels,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除去葉和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甘、淡,平。
活血散瘀,清熱利濕。用于風濕痹痛,腰肌勞損,白帶,吐血,便血,尿路感染,肺膿瘍;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1~2兩,水煎服。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藥材基源:為骨碎補科植物陰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umata repens(L.f.)Diels[Adiantum repens L.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去附葉和須根,鮮用或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谷溪邊樹上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西南及福建、臺灣、云南等地。
植株高5-20cm。根莖長而橫生,被密伏紅棕色、披針形鱗片,盾狀著生。葉遠生;葉柄長5-10cm,紅棕色,疏被鱗片,老則幾光滑;葉片革質,卵狀三角形,長5-10cm,基部寬3.5-5cm,向先端漸尖,兩面光滑,半二回羽狀分裂;羽片6-10對,基部1對最大,近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圓鈍頭,基部不等寬,短楔形而下延,常向上彎弓,上方常為鈍齒牙狀;下方深裂,一回小羽片3-5片,基部下側1片最長,約1-1.5cm,長圓形,圓鈍頭,略斜向下,全緣或有淺裂;從第2對羽片向上漸短,長圓披針形,先端有鋸齒,邊緣淺裂;葉脈背面明顯,羽狀分叉。孢子囊群沿葉緣著生,羽片先端有3-5對;囊群蓋半圓形,棕色,略有光澤。
甘;淡;平
活血止血;清熱利濕;續(xù)筋接骨。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牙痛;吐血;便血;尿路感染;白帶;癰瘡腫痛
內服:30-60g,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平臥陰石蕨
來源蕨類骨碎補科陰石蕨屬植物陰石蕨Humata ropens (L. f.) Diels,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除去葉和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熱利濕。用于風濕痹痛,腰肌勞損,白帶,吐血,便血,尿路感染,肺膿瘍;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1~2兩,水煎服。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紅毛蛇拼音注音Hónɡ Máo Shé來源藥材基源:為骨碎補科植物陰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umata repens(L.f.)Diels[Adiantum repens L.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去附葉和須根,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谷溪邊樹上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西南及福建、臺灣、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植株高5-20cm。根莖長而橫生,被密伏紅棕色、披針形鱗片,盾狀著生。葉遠生;葉柄長5-10cm,紅棕色,疏被鱗片,老則幾光滑;葉片革質,卵狀三角形,長5-10cm,基部寬3.5-5cm,向先端漸尖,兩面光滑,半二回羽狀分裂;羽片6-10對,基部1對最大,近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圓鈍頭,基部不等寬,短楔形而下延,常向上彎弓,上方常為鈍齒牙狀;下方深裂,一回小羽片3-5片,基部下側1片最長,約1-1.5cm,長圓形,圓鈍頭,略斜向下,全緣或有淺裂;從第2對羽片向上漸短,長圓披針形,先端有鋸齒,邊緣淺裂;葉脈背面明顯,羽狀分叉。孢子囊群沿葉緣著生,羽片先端有3-5對;囊群蓋半圓形,棕色,略有光澤。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熱利濕;續(xù)筋接骨。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牙痛;吐血;便血;尿路感染;白帶;癰瘡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30-60g,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