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毛草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紅毛草拼音注音Hónɡ Máo Cǎo別名

    竹葉草、百日曬、肉草、七日一枝花、鴨舌頭、小號(hào)雞舌癀、細(xì)竹殼菜、血見愁[廣西]

    來源

    鴨跖草科水竹草屬植物裸花水竹草Murdannia nudiflora (L.) Brenan[Aneilema malabaricum (L.) Merr.; A. nudiflorum (L.)Wall. non R. Brown]的全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

    淡,涼。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用于肺熱咳嗽,咳血,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腸炎。外用治瘡癤紅腫。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鮮全草搗爛外敷患處。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紅毛草拼音注音Hónɡ Máo Cǎo別名

    地韭菜(《天寶本草》),天芒針(《福州草藥》),地藍(lán)花、鴨舌頭(《四川中藥志》),地潭花、山海帶(《重慶草藥》)。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鴨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葉全草。夏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潮濕的溝邊及荒地。分布福建、廣東、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為多年生草本。須根發(fā)達(dá)。莖叢生,橫臥,肉質(zhì),節(jié)處生不定根,節(jié)部明顯,節(jié)間微帶紫色,分枝多。葉互生,略肉質(zhì);線狀披針形,長(zhǎng)3~10厘米,寬1厘米左右,上面深綠色,下面兩側(cè)有時(shí)具紫色斑點(diǎn),全緣,邊緣紫紅色;具葉鞘,抱莖節(jié),鮮紫紅色,邊緣有剛毛。為總狀形聚傘花序,生于枝頂或頂端葉腋,花直徑1.2厘米;花萼3,長(zhǎng)卵形,先端略尖,綠色;花瓣3,倒卵圓形,較萼片長(zhǎng)1/3,藍(lán)紫色;雄蕊6,其中2枚發(fā)育,花藥黑色,1枚僅有花絲,3枚退化,其花絲略短,頂部成扁平的小蝶形花藥,黃色,所有花絲均有藍(lán)紫色長(zhǎng)毛;子房3室,每室2個(gè)胚珠。果實(shí)每室有種子2粒。花期8~9月。

    性味

    ①《天寶本草》:"性溫。"

    ②《四川中藥志》:"味甘淡,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清肺熱,消腫毒。治肺熱咳嗽吐血,乳癰,腫毒。

    ①《天寶本草》:"化痰清火,止血。能清三焦火,去瘀生新。"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止咳。治吐血。"

    ③《四川中藥志》:"清肺熱,行血,消腫毒。治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錢。外用:搗敷。

    復(fù)方

    治乳癰紅腫:紅毛草、野菊花葉、水莧菜、芙蓉葉、馬蹄草。共搗絨包敷患處。(《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紅毛草拼音注音Hónɡ Máo Cǎo別名

    地韭菜、天芒針、地藍(lán)花、鴨舌頭、地潭花、山海帶、紅茅草、竹葉草、百日曬、肉草、七月一枝花、小號(hào)雞舌癀、細(xì)竹殼菜、血見愁、紅竹殼菜、細(xì)竹田、雞舌草

    英文名Herb of Nakedflower Murdannia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urdannia malabaricum (L.) Bruckn.[Commelina nudiflora L.;Aneilema malabaricum(L.)Merr.]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溪邊、水邊和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裸花水竹葉,為多年生草本。高5-30cm。須根發(fā)達(dá)。莖叢生,橫臥,肉質(zhì),節(jié)處生不定根,節(jié)間明顯,帶紫色。單葉互生;葉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3-10cm,寬約1cm,先端漸尖,基部成鞘抱莖,上面深綠色,下面有時(shí)有紫色斑點(diǎn)。聚傘花序排成頂生的圓錐花序狀;總苞片條形至披針形,比葉短;苞片早落;花梗細(xì),長(zhǎng)約4mm;萼片3,長(zhǎng)圓形,長(zhǎng)約4mm,子室,每室有2顆種子。種子褐色,表面疏生大的窩孔?;ㄆ?-9月,果期8-11月。

    歸經(jīng)

    肺;胃經(jīng)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肺熱;涼血解毒。主肺熱咳嗽;咳血;吐血;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或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天寶本草》:化痰清火,止血。能清三焦火,去瘀生新。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止咳。治吐血。

    3.《四川中藥志》:清肺熱,行血,消腫毒。治咳嗽吐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硬根紫草來源紫草科白果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新疆。化學(xué)成分根含紫草色素。功能主治外用治關(guān)節(jié)炎。用法用量全草適量,煎水外洗。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槍桿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別名根根藥、對(duì)節(jié)木、狗骨頭樹來源木犀科白蠟樹屬植物白槍桿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以根入藥。秋冬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清熱,利......
  • 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白槍桿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廣西、云南......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柳別名蘇蓋提[維名]來源楊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葉、芽、根入藥。生境分布新疆、甘肅、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濕熱,祛風(fēng)濕。主治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腎炎,瘡癤。用白柳葉浸膏(每......
  • 拼音注音Bái Lì別名栗子樹、白紫蒲樹來源殼斗科白櫟Quercus fabri Hance,以果實(shí)的蟲癭入藥。生境分布長(zhǎng)江以南及華南各省。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大人疝氣,急性結(jié)膜炎。用法用量5~7錢。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