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打箭菊

    拼音注音Dǎ Jiàn Jú別名

    韃新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川西小黃菊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 ex Shih [Chrysanthemum tatsienense Bur.et Franch.]

    采收和儲(chǔ)藏:8-9月采收,除去雜質(zhì),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川西小黃菊 多年生草本,高7-25cm。根狀莖上有殘存葉鞘;地上莖1-數(shù)個(gè)簇生,被白色有光澤的茸毛?;~或莖下部葉具與葉片近等長的葉柄;基生葉多數(shù),長圓形,長1.5-7cm,寬1-2.5cm,二回羽狀分裂,裂片條形或鉆狀;莖生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細(xì)條狀鉆形,羽軸上下基本等寬;最上部不裂或近于不裂;全部葉被疏的長柔毛或幾無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直徑1-2cm;總苞片約4層,全部苞片邊緣黑褐色或褐色膜質(zhì);舌狀花,橘紅色或橘黃色,舌片先端3齒裂;管狀花筒狀。瘦果長約3mm,有5-8條突起的縱肋,冠毛冠狀;筒狀花的冠毛小,呈不等大的圓耳狀,或無冠毛?;ü?-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花序皺縮成團(tuán),直徑約10mm?;ㄐ蚬N澢L短不一,具縱棱,必被白色絲光毛,或毛脫落呈紫色??偘肭蛐?,苞片多數(shù),3-4層,條狀披針形,外層背面密被白色長柔毛。舌狀花1層,舌片多皺縮,展開后長約13mm,先端3齒裂,上面橘黃色,下面橘紅色。管狀花深黃棕色,兩性,雄蕊5枚,取藥,雌蕊柱頭2裂,畫筆頭狀,黃棕色,子房下位,無冠毛。體輕,質(zhì)軟。氣香,味微苦。

    以花冠橘黃色至橘紅色、氣香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棕黃色。①花粉粒圓球形,直徑24-28(-31)μm,棕黃色,具3個(gè)萌發(fā)孔,萌發(fā)溝明顯,外壁邊緣具刺。②花粉囊內(nèi)壁細(xì)胞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壁具點(diǎn)伏、條狀或螺旋狀增厚。③苞片下表皮細(xì)胞多角形,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xì)胞3-4個(gè)。④非腺毛由4-7個(gè)細(xì)胞組成,變曲,內(nèi)含黃棕色特質(zhì),頂端細(xì)胞較長。⑤腺毛頭部由2-8個(gè)細(xì)胞組成,柄極短,由2個(gè)細(xì)胞組成。

    化學(xué)成分

    花序含黃酮類,氨基酸,有機(jī)酸,此外,醛酮、生物堿呈陽性反應(yīng)。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2%碳酸鈉溶液25ml,振搖,放置30min,濾過,濾液用稀鹽酸酸化(pH4-6),用乙醚15ml,萃取,分取乙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殘?jiān)訜o水乙醇1ml溶解,移置試管中,加甲基紅指示劑1滴,即顯紅色。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主跌打損傷;胞背痛;頭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īn Hǎi Qián Hú英文名Binhai common hogfennel root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濱海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eucedanum japonicum Thu......
  • 拼音注音Bào Zhànɡ Zhú別名吉祥草、馬鬃花、觀音柳、花丁子、馬骔花英文名Coralplant出處始載于《華北經(jīng)濟(jì)植物志要》。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爆仗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usselia equisetiform......
  • 《中藥大辭典》:瓣蕊唐松草拼音注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別名花唐松草、馬尾黃連、腎葉唐松草(《河北中藥手冊》)出處《河北中藥手冊》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凈泥土,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和林緣......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丁香拼音注音Bái Dīnɡ Xiānɡ別名麻雀糞、家雀糞、樹麻雀來源雀形目文鳥科樹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糞便入藥。山麻雀Passer rutilans Temm.的糞便也作白丁香用。生境分布......
  • 拼音注音Bái Sān Qī別名打不死、還陽參、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曬干用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巖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guī)r地區(qū).分布陜西、河南、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