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車桑仔葉

    拼音注音Chē Sānɡ Zǎi Yè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無患子科植物坡柳。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荒坡、沙地和小樹叢間。分布云南、四川、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坡柳,又名:鐵掃把,明子柴、明油脂、炒米柴、毛乳、白石楝、溪柳。

    常綠灌木,高達3米。樹皮褐黃或灰色,長條狀剝落,有膠狀物質(zhì)。小枝纖弱,有角棱。單葉互生,薄紙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4~13厘米,寬1~3厘米,基部楔形,延至葉柄,全緣,稍反卷,兩面光滑無毛,主脈顯著凸起,側(cè)脈細密?;ㄐ?,雜性或單性,雌雄異株;頂生圓錐或總狀花序,長不超過3厘米;雄花黃綠色,長2~3毫米,花柄細;萼片4,長圓形;花瓣缺;雄蕊3,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雌花萼片4,子房上位,3~6室,每室胚珠2。蒴果近圓形,具3片膜質(zhì)的翅。種子圓形,暗灰色?;ㄆ诖杭?。果期冬季。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熱滲濕,消腫解毒。

    復(fù)方

    ①治小便淋瀝,癃閉:車桑仔鮮葉一至二兩。水煎調(diào)冬蜜服。

    ②治肩部漫腫:車桑仔鮮葉二至三兩,螻蛄四至五個,醬豆豉一兩。冷飯適量,同搗爛外敷。

    ③治疔、癤:車桑仔鮮葉搗爛外敷。

    ④治會陰部腫毒:車桑仔鮮葉、南嶺蕘花鮮葉各等量。紅糖、冷飯少許,同搗爛外敷。

    ⑤治湯火傷:車桑仔葉研細末,調(diào)蜜或茶油涂抹傷處。(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別名綠南星、天南星、白南星、南星七、螃蟹七、三甫蓮、蛇芋頭來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 E. Brown,以塊莖入藥。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有毒。祛痰止咳,鎮(zhèn)痛。并治勞傷,癰疽。用法用量外敷治癰疽。摘錄《全......
  •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別名刺柄觀音座蓮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
  • 拼音注音Cì Bǎi別名山刺柏、刺柏樹、短柏木來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 epith mut.,以根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山西、福建、江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主治麻疹,身熱不退。用法用量4~5......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別名細梗薔薇來源薔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實入藥。生境分布陜西。性味甘、酸、微澀,平。功能主治止痢消腫。主治痢疾,痔瘡。用法用量3~5......
  • 《中藥大辭典》: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葉片。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蛔蟲癥。用法用量研末開水沖服,0.8~1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