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烏葉

    拼音注音Cǎo Wū Yè英文名FOLIUM ACONITI KUSNEZOFFII來源

    本品系蒙古族習(xí)用藥材。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夏季葉茂盛花未開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及時干燥。

    性狀

    本品多皺縮卷曲、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圓形,3全裂,長5~12cm,寬10~17cm;灰綠色或黃綠色;中間裂片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側(cè)裂片2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上表面微被柔毛,下表面無毛;葉柄長2~6cm。質(zhì)脆。氣微,味微咸辛。

    貯藏

    置干燥處。

    鑒別

    (1) 本品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外平周壁有的有稀疏角質(zhì)紋理;非腺毛單細胞,多呈鐮刀狀彎曲,長約至468μm,直徑44μm ,壁具疣狀突起。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氣孔較多,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3~5個。

    (2) 取本品粉末5g,加氯仿25ml,搖勻,加碳酸鈉試液2ml ,振搖30分鐘,濾過,取濾液加稀鹽酸4ml,振搖,分取酸液,濾過,將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2 滴,生成棕黃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鎢酸試液2 滴,生成灰白色沉淀。

    性味

    辛、澀,平;有小毒。

    注意

    孕婦慎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痛。用于熱病發(fā)熱,泄瀉腹痛,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1~1.2g,多入丸散用。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別名忙果釘(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果蘇木的葉。夏季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叢、海邊村莊荒地上。分布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全株有下彎的......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果藤別名大膠藤、牛蹄麻、雞冠麻來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性味澀、微苦,微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壯筋骨。主治產(chǎn)后筋骨痛,風(fēng)濕骨痛,腰肌勞損。外用......
  • 別名藤杜仲[云南麗江]來源衛(wèi)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 var. scandens (Loes.) R. A. Blak.,以藤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主治風(fēng)......
  • 別名綠南星、天南星、白南星、南星七、螃蟹七、三甫蓮、蛇芋頭來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 E. Brown,以塊莖入藥。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有毒。祛痰止咳,鎮(zhèn)痛。并治勞傷,癰疽。用法用量外敷治癰疽。摘錄《全......
  •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別名刺柄觀音座蓮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