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臭梧桐根

    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別名

    芙蓉根(《綱目拾遺》)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秋后采收,除去泥雜及莖葉。

    化學成分

    含賴桐二醇烯酮、賴桐酮、赪桐甾醇。

    性味

    ①《浙江民間草藥》: "味苦,性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

    治瘧疾,風濕痹痛,高血壓,食積飽脹,小兒疳疾,跌打損傷。

    ①《本草圖經(jīng)》:"治瘧。"

    ②《浙江民間草藥》:"消食,開胃利濕。治高血壓。"

    ③《四川中藥志》:"治食積飽脹,小便不利及小兒疳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搗汁沖酒,1~2兩。

    復方

    ①治風濕痛:臭梧桐根三至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內(nèi)外一切乳毒:臭梧桐,春、夏取頭三個,秋、冬取根,搗爛絞汁。對陳酒熱服,取汗為度。(《經(jīng)驗廣集》梧桐酒)

    ③治跌打:臭梧桐根煎酒服之。(《嶺南采藥錄》)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o Zhù Cǎo別名水澤蘭、冷水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薄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rtera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邊或河旁巖石上。資源......
  • 《中國藥典》:薄荷拼音注音Bò He英文名HERBA MENTHAE來源本品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干或陰干。性狀本品莖呈方柱......
  • 《中藥大辭典》:薄荷油拼音注音Bò He Yóu出處《重慶堂隨筆》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jīng)蒸餾而得的芳香油。性狀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
  • 拼音注音Bò He Sù Yóu別名薄荷油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新鮮莖和葉經(jīng)水蒸氣蒸餾,再冷凍,部分脫腦加工得到的揮發(fā)油。性狀本......
  • 《中國藥典》:薄荷腦拼音注音Bò He Nǎo英文名MENTHOLUM來源本品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種飽和的環(huán)狀醇。性狀本品為無色針狀或棱柱狀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氣,味初灼熱后清涼;乙醇溶液顯中性反應。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