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味苦平。主五臟邪氣。寒濕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谷。
餌之延年。終南具有。呼聽多孫。訛沿兩牡。摩頂河車。剝膚旱藕。夜合黃昏。名同物否。
唐書傳。姜撫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甘守誠(chéng)曰。牡蒙也。(王孫別名)易名以神之耳。
詩(shī)。終南何有。吳普曰。楚名王孫。齊名長(zhǎng)孫。又名海孫。名醫(yī)曰。一名黃孫。易林。受福多孫。詩(shī)。并驅(qū)從兩牡兮。李時(shí)珍曰。古方所用牡蒙。是紫參。后人所用牡蒙。乃王孫。葉生巔頂。類紫河車葉。孟子。摩頂放踵。易。剝床以膚。李時(shí)珍曰。一名黃昏與夜合。名同物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