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贊》 菟絲子

    味辛平。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久服明目。輕身。延年。一名菟蘆。生川澤。

    求系求援。施于松柏。金線垂黃。瓊花間白。感氣傳形。辭根成魄。下有茯苓。千秋藪澤。

    國語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詩。施于松柏。詩疏。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

    庚辛玉冊。有花白色微紅。抱樸子。下有伏兔之根。無此在下。則絲不得生于上。然實不屬也。淮南子。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牛膝。味苦酸。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百倍。生川谷。

    膝以形似。本赤莖方。枝枝相對。葉葉相當。四肢美暢。百倍堅強。功資注下。合散扶傷。

    陶弘景曰。有節(jié)似膝。故以為名。吳普曰。葉如夏藍。本赤。李時珍曰。其苗方莖。蘇頌曰。節(jié)葉兩兩相對。古詩。枝枝相覆蓋。宋子侯詩?;ɑㄗ韵鄬?。葉葉自相當。易。美在其中。而暢于四肢。史記傳。蔡澤百體堅強。新論。從高注下。后漢書傳。劉陶合散扶傷。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