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松峰說疫》 除瘟方

    作者: 劉松峰

    松峰審定五瘟丹(一名涼水金丹,一名代天宣化丹。)專治時(shí)癥瘟疫,發(fā)熱頭身腹痛,譫語無汗,日久不愈?;虬l(fā)黃斑疹與痧,或二便五六日不行等癥,并暑月一切熱癥。

    又解痘疹毒。

    甘草(制,甲己年為君) 黃芩(乙庚年為君) 黃柏(丙辛年為君) 梔子(丁壬年為君)黃連(戊癸年為君) 香附(去凈細(xì)毛) 蘇葉(鳳頭者) 蒼術(shù)(米泔浸) 陳皮(以上四味為臣)明雄(另研細(xì)) 朱砂(另研細(xì))

    制甘草法∶立冬日,取大青竹竿,一頭截去節(jié),一頭留節(jié),納生甘草末于內(nèi),蠟封緊口,浸糞坑中,頭冬至取出,曬干聽用。

    前甘草等五味,當(dāng)以某年為君者,多臣數(shù)之半。如甘草用二兩,則香附等四味止用一兩也。

    雄朱又減臣數(shù)之半,止用五錢矣。于冬至日,將甘草等九味,共為末,雄朱另研,以一半入甘草等藥末中為丸,留一半為衣,再用飛金為衣。大人服者,丸如梧子;小兒服者,丸如黍米。雪水生蜜為丸,面東服五十丸。病輕日淺者,一服而愈,病深日久者,三四服而痊。忌腥辛辣油膩煎炒一切濃味。其分兩如君用一兩,臣則五錢,多寡不論??偝紲p君一半,雄朱又減臣一半也。

    松峰曰∶此方見《萬氏家傳·瘟疫門》中,與《馬氏瘟疫發(fā)源》書內(nèi)所載互有異同。萬氏有蒼、陳,而馬則無之。萬氏香附制炒,而馬氏言俱不見火。萬氏用雪為丸,而馬氏用大黃膏子。萬氏不貼金,而馬氏則貼金。萬氏服用滾白水,而馬氏則用涼水。萬氏甘草法制,而馬氏不法制。其余俱各相同。愚意甘草制之則成人中黃,大能祛疫。蒼術(shù)、香附,吾用其生者,蓋炒之則未免有火氣。飛金重貼亦妙,以其鎮(zhèn)靜也。至于用大黃膏為丸,于初感瘟疫邪尚在經(jīng)者,大不相宜,當(dāng)仍以雪水為丸,如恐不粘,酌加生蜜則易丸。初感瘟疫者,用滾白水送,大熱時(shí)冷水送,不大便時(shí)方用大黃水送。取二方而斟酌盡善,此為近之。

    柴胡白虎煎治陽明溫?zé)?,表邪不解等癥。

    柴胡 黃芩 麥冬(各二錢) 石膏(三錢) 甘草(七分) 引用竹葉

    柴葛煎治瘟毒表里俱熱,能散毒養(yǎng)陰,并治痘疹。

    柴胡 干葛 黃芩 連翹(去隔) 白芍(酒炒) 甘草水煎服。

    歸柴飲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此神方也。大便多、溏者,以冬術(shù)代當(dāng)歸亦佳。

    當(dāng)歸(一兩) 柴胡(五錢) 炙草(八分)

    流水煎,或加姜三五片,或加陳皮一錢,或加參。

    人馬平安散治一切時(shí)癥,風(fēng)寒暑濕,內(nèi)傷生冷凍飲料食,頭風(fēng)頭痛,心痛,絞腸痧,悶氣,小腸疝氣,牙痛,豬羊瘋癥。用簪腳點(diǎn)兩眼角,或吹鼻孔,男左女右。

    焰硝(二錢) 朱砂 明雄(各一錢) 冰片(五分) 麝香(一錢)

    共為細(xì)末,端陽午時(shí)修合,瓷瓶收貯,勿出氣。

    神仙祛瘟方服后已病者即痊,未病者不染。

    撫芎(八錢五分) 蒼術(shù)(三錢三分三厘,米泔浸,炒) 甘草(一錢六分六厘) 干葛(一錢三分六厘) 生姜(三片) 蔥(三棵)

    連根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病急者即當(dāng)急服,勿拘空心之說。撫芎用一錢亦效,已試。

    葛根淡豉湯治四時(shí)感冒。

    葛根(五錢) 淡豉(三錢)

    煎服,入姜汁少許。

    人中黃丸 一味,不拘多少,飯為丸,綠豆大,下十五丸。

    炒麩熨法 熱邪傳里,服藥后將鹽炒麩一升,絹包于病患腹上熨之。藥氣得熱則行,大便易通。

    松毛酒可避五年瘟。

    松毛(細(xì)切,末)

    酒下二錢,日三服。

    姜糖引治瘟疫,兼治傷寒。

    白糖(一兩) 生姜(五錢,搗爛)

    滾水和服,不應(yīng),再服。

    頭痛如破

    連須蔥(半斤) 生姜(二兩)

    水煮,溫服。

    姜熨法 治胸膈不寬,一切寒結(jié)熱結(jié),水結(jié)痰結(jié),痞氣結(jié)。生姜搗如泥,將汁擰出存用。取渣炒熱絹包,揉熨心胸脅下,渣冷,入汁炒,再熨。

    仙傳吐法 治一切瘟疫,傷寒傷風(fēng),傷酒傷食。(病初得,用之更宜。)飲百沸湯半碗,以手揉肚再飲,再揉,直至腹無所容。用雞翎探吐,吐后煎蔥醋湯飲之,覆衣取汗,甚捷。

    諸葛行軍散

    綠豆粉(一兩) 麻黃(末,八錢)

    共研爛,和勻。每服一錢,用無根水調(diào)服,汗出即愈。

    靈寶避瘟丹

    蒼術(shù)(一斤) 降香(四兩) 雄黃(二兩) 硫黃(一兩) 硝石(一兩) 柏葉(半斤)丹參(二兩) 桂皮(二兩) 藿香(二兩) 白芷(四兩) 桃頭(四兩,五月五日午時(shí)收)雄狐糞(二兩,尖頭者是) 菖蒲根(四兩) 升麻(一兩) 商陸根(二兩) 大黃(二兩) 羌活(二兩) 獨(dú)活(二兩) 雌黃(一兩) 叭香(如無,可減) 赤小豆(二兩) 仙茅(二兩)朱砂(二兩) 鬼箭羽(二兩)

    以上共二十四味,按二十四氣為末,米糊為丸,如彈子大,焚一丸。

    松峰按∶桃頭不知何物,豈桃樹尖耶。 叭香出 叭國,色黑有紅潤者佳,以軟靜色明者為上。燒之能避邪魅。

    逐瘟方

    地黃(八兩) 巨勝子(一升,研,再同地黃搗爛) 牛膝(四兩) 五加皮(四兩)地骨皮(四兩) 官桂 防風(fēng)(各二兩) 仙靈皮(三兩)

    用牛乳五兩,同甘草湯浸三日,以半升同乳拌仙靈皮,放瓷瓶內(nèi),飯鍋中蒸之,待牛乳盡出,(出字存疑。)方以溫水淘切,同前藥 細(xì),袋裝,浸于二斗酒中數(shù)日,藥味全下后去渣,十月朔飲至冬至。

    一方 雪水能解瘟疫。(當(dāng)收貯聽用。)單飲煎藥俱可。

    一方 臘月取皂角燒為末,收貯。遇時(shí)疫,早起井華水調(diào)服一錢,或加姜汁、蜜少許。(井華水,清晨第一次汲者。)

    干艾煎治瘟疫頭痛,壯熱脈盛。

    干艾葉(三升)

    水一斗,煮一升,頓服取汗。

    松峰按∶水酒以升斗計(jì),不行于今久矣,況艾葉乎?用時(shí)艾葉計(jì)以錢,水計(jì)以盅可耳。

    椿皮煎治瘟疫頭痛壯熱,初得二三日者。

    生椿皮(一升,切)

    水二升半,煎,每服八合。

    松峰云∶椿系香椿。今之臭椿乃樗耳。

    蒿柳汁治瘟疫傷寒,不論日之多少。

    黃蒿心(七個(gè)) 柳條心(七個(gè))

    入碗內(nèi)搗爛,(或少加水亦可。)濾去渣,用雞子一個(gè),飛金三帖,和汁攪勻,令病患一口吸盡,隨即炒鹽半碗,研細(xì)羅下,用手蘸鹽,將病患胸腹并前后心遍擦,再速用黃蒿、柳條熬滾水,將病患周身蕩之。照方如是者三次,立時(shí)發(fā)汗而痊。

    呂祖塞鼻丹 歌曰∶沉香木香(皆末)共乳香,硼砂皂角共良姜,細(xì)辛當(dāng)歸各等分,巴豆川椒及麝香;又加朱砂雄黃等,血蝎 砂熟棗穣,(搗爛。)每粒丸成桐子大,呼吸補(bǔ)瀉便離床;口含冷水面朝上,(仰臥。)不問輕重一炷香,祖師留下靈丹藥,諸病聞之自安康。(用此藥治瘟疫亦可,故選入。治瘟疫應(yīng)去巴豆。)

    人馬平安行軍散

    明雄 朱砂 火硝 枯礬 乳香(去油) 兒茶 冰片 麝香 硼砂 沒藥(去油)

    各等分,共為細(xì)末。點(diǎn)大眼角,男左女右。冰麝少加亦可。一點(diǎn)絞腸痧,二點(diǎn)氣腰痛,三點(diǎn)重傷風(fēng),四點(diǎn)蟲蝎傷,五點(diǎn)火眼發(fā),六點(diǎn)走風(fēng)痛,七點(diǎn)急心痛,八點(diǎn)急頭痛,九點(diǎn)火牙痛,十點(diǎn)牛馬驢。

    神柏散治瘟疫。用廟社中西南柏樹東南枝,(疑用嫩枝帶葉者)。曬干研末。新汲水下二錢,日三次。

    六合定中丸

    蘇葉(二兩,炒) 宣木瓜(二兩,微炒) 真藿香(二兩,帶梗) 子丁香(一兩,研,毋見火) 白檀(一兩) 香薷(一兩,曬,不見火) 木香(一兩,不見火) 甘草(一兩,微炒)

    共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椒大。每服二錢。一治胸膈飽悶,用生姜二片,煎水服。一嘔吐用滾水半盅,對姜汁少許服。一霍亂用生姜二片煎水,加炒鹽五分服。一不服水土,煨姜三片,煎水服。一絞腸痧,炒鹽水煎服。一泄瀉,生姜煎水服。

    藕蜜漿治時(shí)氣瘟癥。生藕,搗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和勻,分作兩服。

    生姜益元煎

    益元散(三錢) 生姜(三錢,搗)

    黃酒、水各半盅,煎三滾,溫服即愈。除瘟解毒。

    松峰云∶方書每言一滾者,蓋言煎滾取下,落滾再煎,再落,如是者三。

    天行病心悶 用水中苔搗取汁。

    治瘟方 用紅糖入罐內(nèi),封固,蠟塞口,臘月浸糞坑中,二月取出,遇瘟疫,用水調(diào)服。

    患疫忌葷一日。

    牛桑飲治余熱不退,煩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牛蒡根,(生、搗汁)約五六合,空腹分二服,服訖,取桑葉一大把,炙黃水一升,煮五六合服,暖覆取汗。無葉用枝。

    白藥散治瘟疫。白藥子(出江西,葉似烏舊子,如綠豆)。末,空腹,水頓服,即仰臥一食時(shí),候心頭悶亂或惡心,腹內(nèi)如車鳴刺痛,良久或吐利數(shù)次,皆勿怪,服冷粥一碗止之。

    神曲煎(此方治瘟疫初起。自直隸傳來,試之亦不甚效。意或瘟疫由食積而發(fā)者,服之始效耶。)

    神曲(五錢,炒) 青皮(一錢) 葛根(一錢) 枳實(shí)(錢五) 紅曲(錢五) 芫荽(根,七條,鮮者更妙)

    栝蔞湯大栝蔞一個(gè),取瓤 ,置碗中,熱湯一碗沃之,蓋良久,去渣,不拘時(shí)服。

    治熱病頭痛發(fā)熱。

    一方 船底苔,療天行時(shí)疫,伏熱溫毒。

    治瘟疫秘方

    麥冬(三錢,去心) 燈心(三十寸) 芫荽梗(三十寸) 棗三枚(劈) 竹葉(三十片)

    流水煎,熱服。

    治瘟疫并大頭方

    大力子 防風(fēng)(各等分)

    共為末,每用五錢,黃酒一盅,水一大盅,同煎,空腹溫服,蓋被出汗。

    六一泥飲治瘟疫八九日,已經(jīng)汗、下不退,口渴咽干欲飲水者。六一泥(即蚯蚓糞。)

    不拘多少,新汲水調(diào)服。

    雞子拖法(治同上。)用雞子打一孔,留黃,將青傾在病者腹上,用手在腹上圓轉(zhuǎn)攤搓,久則漸成白沫,用手抹棄,再敲開一雞子,依樣搓之。止用四五枚,腹內(nèi)便覺清涼。

    觀音救苦散專治傷風(fēng)傷寒,并疫氣所侵,稍覺頭昏腦悶,項(xiàng)背拘急,吹鼻取嚏,毒瓦斯隨散,永不染著,仙方也。

    川芎 藿香 黎蘆(各三錢) 丹皮(去心) 元胡索 朱砂(各二錢) 雄黃 白芷 牙皂(各四錢)

    七味草藥共為細(xì)末,朱雄另研,調(diào)入收貯。用時(shí)先噙水在口內(nèi),次以藥吸入兩鼻孔,吐水取嚏。未病者吹之不染,牛馬等受瘟者,吹之亦效。

    治鬼魅魘人法

    降香(末,一錢) 皂角(末,一錢) 朱砂 雄黃(各三分,研) 麝香(三分,與上同研)艾葉(五錢,揉爛)

    將藥末揉入艾中,草紙裹為長筒,點(diǎn)、放床底則不魘,兼祛百怪惡邪之氣。

    太乙紫金錠(一名紫金丹,一名玉樞丹。)瘟疫煩亂發(fā)狂,喉閉喉風(fēng),以及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胸膈滯寒,邪毒未出,俱薄荷湯下。凡遇天行時(shí)疫,沿街闔戶傳染者,用桃根湯磨濃滴鼻孔,再服少許,任入病家不染。兼治數(shù)十種雜癥,用引各殊,俱載《醫(yī)宗金鑒·外科·脾發(fā)疽門》中,茲不錄。

    雄黃(三錢,取明紅大塊研) 朱砂(三錢,大而有神氣者,研) 麝香(三錢,真者揀凈皮毛,研)川五倍子(二兩,一名文蛤,捶破去蟲屎,研) 紅芽大戟(一兩五錢,去蘆根,洗凈,焙干為末。杭州紫色者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綿大戟,色白性烈害人,勿用) 千金子仁(一兩,白者去油,一名續(xù)隨子)

    上藥各擇精品,于凈室中制畢,候端午、七夕、重陽,或天月德,天醫(yī)黃道上吉之辰,合藥。

    前三日齋戒,至期,更衣洗手薰香,設(shè)藥王牌位,焚香拜禱畢,將前藥逐味稱準(zhǔn),入大乳缽內(nèi),再研數(shù)百轉(zhuǎn),入細(xì)石臼內(nèi),漸加糯米濃汁調(diào)和,軟硬得中,用杵搗千余下,至極光潤為度。每錠一錢。修合時(shí),除使令之人,余皆忌見。做此藥唯在潔誠方效。病患每服一錠,勢重者再服一錠,以通利為度。利后溫粥補(bǔ)之。

    通治瘟病 初得頭痛,脈大壯熱。小蒜汁,少加水頓服,再服即痊。

    嵐瘴 大蒜,生熟各七片共食。少頃腹鳴,或吐血泄瀉即愈。

    治時(shí)氣 豬脂如彈丸,溫水化服,日三次。

    苦參酒 治瘟疫欲死,并治熱毒瓦斯欲死。苦參一兩,黃酒一壺煮半壺,飲盡當(dāng)吐則愈。諸毒病服之,覆取汗皆愈。(此方三見,各有不同,故并錄之。)

    梓皮飲生梓白皮切,水煎服。治時(shí)氣瘟病,頭痛壯熱,初得一二日者。瘟病復(fù)感寒邪,變?yōu)槲?,治同。

    HT 荷汁 治傷寒瘟病,初得頭痛壯熱脈盛者。HT 荷連根葉搗,絞汁服。

    治瘟疫 虎耳草擂酒服,治瘟疫。

    時(shí)行風(fēng)熱 菜(音甜,一名 ,齊魯名為滾當(dāng)。)搗汁飲之。

    梨甘飲通治瘟疫。

    梨樹皮 大粉草(各一兩) 黃秫谷(一合,為末) 百草霜(一錢)

    共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白湯日二服。

    時(shí)氣頭痛煩熱 皂角燒研,入姜汁、蜜各少許,水和二錢服之。先以熱水淋浴,后服藥,取汗即愈。

    時(shí)疾煩悶瀉痢大渴孕婦心熱等癥 蘆根一兩,煎濃湯服。

    天行熱疾煩渴發(fā)狂及服金石心熱發(fā)渴 并煮苧汁服。

    瘟毒大熱 壯豬干糞,水漬,取清飲。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