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其癥痰涎壅盛,氣急發(fā)喘,喉聲如鋸,痛似喉鵝,但喉鵝喉內腫脹,此則無之。又形似急喉風,但喉風痛而不移,此則痛無定處。且喉鵝無痧筋,(解見前。)此有痧筋。根據前刺法刺之,服吹方開后擇用之。
冰硼散治痧癥咽喉腫痛。
天竺黃 硼砂(各二錢) 朱砂 冰片(各二分) 元明粉(八厘)
共為細末,瓷瓶貯,蠟封口。(出氣難用。)患者吹喉中。
救苦丹治痧氣郁悶之劑。
枳實 蘿卜子(各一兩) 烏藥 連翹(各八錢) 郁金(二錢)
共末,清茶稍冷下。
荊芥銀花湯此治血滯之劑。
荊芥 銀花 紅花 茜草 丹皮 赤芍(各一錢) 白蒺藜(去刺,研末,八分) 烏藥(五分) 香附(三分,搗)
水二盅,煎七分,微溫服。
附治諸痧痛方 井水、河水各半和服。泥漿水澄清服。白糖和梅水服。晚蠶沙末,白滾湯候冷調服。以上治痧癥無食積阻滯者。
吐法 治新食阻住痧毒,明礬四分,白湯一碗,候冷化服。又方∶食鹽一撮,白湯一碗,候冷和服。二方必多飲方吐,少則不效。(按∶白礬稍多些亦可。)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其癥痰涎壅盛,氣急發(fā)喘,喉聲如鋸,痛似喉鵝,但喉鵝喉內腫脹,此則無之。又形似急喉風,但喉風痛而不移,此則痛無定處。且喉鵝無痧筋,(解見前。)此有痧筋。根據前刺法刺之,服吹方開后擇用之。
冰硼散治痧癥咽喉腫痛。
天竺黃 硼砂(各二錢) 朱砂 冰片(各二分) 元明粉(八厘)
共為細末,瓷瓶貯,蠟封口。(出氣難用。)患者吹喉中。
救苦丹治痧氣郁悶之劑。
枳實 蘿卜子(各一兩) 烏藥 連翹(各八錢) 郁金(二錢)
共末,清茶稍冷下。
荊芥銀花湯此治血滯之劑。
荊芥 銀花 紅花 茜草 丹皮 赤芍(各一錢) 白蒺藜(去刺,研末,八分) 烏藥(五分) 香附(三分,搗)
水二盅,煎七分,微溫服。
附治諸痧痛方 井水、河水各半和服。泥漿水澄清服。白糖和梅水服。晚蠶沙末,白滾湯候冷調服。以上治痧癥無食積阻滯者。
吐法 治新食阻住痧毒,明礬四分,白湯一碗,候冷化服。又方∶食鹽一撮,白湯一碗,候冷和服。二方必多飲方吐,少則不效。(按∶白礬稍多些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