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王敬泉頭暈且痛,起則倒仆,胸膈脹悶如繩束縛,嘔吐而食飲皆不得入,六脈俱澀,此痰飲挾木火之勢而作暈也。先以濟生竹茹湯而吐不止,且煩躁發(fā)、發(fā)熱。再與蘆根湯,連進二碗,氣 稍定。再以吳茱萸一兩為末,以雞子心調(diào)涂兩足心,引火下行,外用二陳湯加姜汁炒黃芩、黃連、旋復花、枇杷葉、丁香、白豆仁、檳榔、柴胡,水煎服之。服后熱退,大便亦行,頭暈嘔吐皆止。惟胃脘有一塊作痛,仍與前藥兩劑,而塊亦消。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王敬泉頭暈且痛,起則倒仆,胸膈脹悶如繩束縛,嘔吐而食飲皆不得入,六脈俱澀,此痰飲挾木火之勢而作暈也。先以濟生竹茹湯而吐不止,且煩躁發(fā)、發(fā)熱。再與蘆根湯,連進二碗,氣 稍定。再以吳茱萸一兩為末,以雞子心調(diào)涂兩足心,引火下行,外用二陳湯加姜汁炒黃芩、黃連、旋復花、枇杷葉、丁香、白豆仁、檳榔、柴胡,水煎服之。服后熱退,大便亦行,頭暈嘔吐皆止。惟胃脘有一塊作痛,仍與前藥兩劑,而塊亦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