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姚弁山老先生內(nèi)人,自上年十月,左足不能履地。至十二月,產(chǎn)后忽好三日,復不能動,時常胸脅作痛,素多痰火,而治者卒以四物湯、天麥門冬為主,間服獨參湯,服將彌年,而病如故。予診之,兩寸脈俱洪滑而數(shù),夜分發(fā)熱,此系濕痰凝滯,補塞太重,故遷延不脫。乃以二陳湯加蒼術(shù)、黃柏、威靈仙、五加皮、生地黃、白芥子、白芍藥、當歸,兩帖,胸脅痛止,熱除,再加薏苡仁,八帖,而足能舉步矣。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姚弁山老先生內(nèi)人,自上年十月,左足不能履地。至十二月,產(chǎn)后忽好三日,復不能動,時常胸脅作痛,素多痰火,而治者卒以四物湯、天麥門冬為主,間服獨參湯,服將彌年,而病如故。予診之,兩寸脈俱洪滑而數(shù),夜分發(fā)熱,此系濕痰凝滯,補塞太重,故遷延不脫。乃以二陳湯加蒼術(shù)、黃柏、威靈仙、五加皮、生地黃、白芥子、白芍藥、當歸,兩帖,胸脅痛止,熱除,再加薏苡仁,八帖,而足能舉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