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jì)總錄》 咽喉生癰

    論曰,肺氣上通于喉嚨,胃經(jīng)外連于咽嗌,其氣和平,則呼吸咽納,無所妨礙,若脾肺壅熱,熏發(fā)上焦,攻于咽喉,結(jié)聚腫痛,不得消散,熱氣熾盛,致結(jié)成癰,妨害吐納,古方

    論一寸為癤,二寸至五寸為癰,其候使人寒戰(zhàn)咳唾稠濁,善用針者,辨其可刺,宜速破之,仍施以點餌之劑。

    治喉癰,咽嗌不利。天門冬煎方

    生天門冬(汁二升) 人參(一兩) 生麥門冬(汁一升) 生姜(汁一升) 生地黃(汁一升)桂(去粗皮一兩) 赤苓(去黑皮三兩) 甘草(炙三分) 牛黃(研半兩) 半夏(湯洗七遍曝干一兩)

    上十味,除四味汁外,余六味為末,先以天門冬麥門冬汁煎減半,次入生姜汁,又煎減半,次又入地黃汁,并余六味末,同煎汁欲盡,即入白蜜一斤,酥四兩,同煎成煎,以瓷合盛,不拘時,以溫水調(diào)下一匙,以瘥為度。

    治喉癰,咽嗌腫塞,及心腫熱極,吐納不利,射干湯方

    射干(半兩) 升麻 大黃(銼生用) 惡實(生用各一兩) 馬藺子(炒半兩) 木通(銼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下馬牙硝半錢匕,攪令勻,不拘時,細(xì)細(xì)溫服。

    治喉癰,及咽喉垂倒等。防風(fēng)散方

    防風(fēng)(去叉一兩) 白附子(三分) 地骨皮(半兩) 真麝香(研三分) 丹砂(研)膩粉(研) 白術(shù) 馬牙硝(研) 桂(去粗皮各一分)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

    上十味,搗研為散,每服半錢匕,溫酒調(diào)下。

    治喉癰,及懸癰等。鹽花散方

    鹽花 白礬(燒令汁盡各一兩)

    上二味,同研細(xì),以箸頭點在癰上。

    治喉癰,及傷寒熱病后,咽痛閉塞不通,毒瓦斯上沖。馬牙硝散方

    馬牙硝(半兩)

    上一味,細(xì)研為散,每服一錢匕,綿裹含咽津,以通為度。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