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心生血,血行于分肉之間,遇熱則腠理開,腠理開則汗出,蓋心之液為汗,汗出亡陽,陽虛熱甚,不已則肌肉消瘦也。
治心熱多汗,及心胃客熱,嘔逆不睡。小麥湯方
小麥(一合) 蘆根(一握銼) 竹茹 人參(各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二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氣壅熱,手心頭面多汗,胸中煩滿。犀角湯方
犀角(鎊) 龍骨 麥門冬(去心焙) 黃 (銼) 地骨皮 茯神(去木) 人參 麻黃根 遠志(去心)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溫服治心臟壅熱,口舌干燥,多汗。石膏丸方
石膏(研) 栝蔞根 麻黃根 烏梅肉 葛根(銼) 天竺黃(研) 牡蠣(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一
上九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新汲水下,不拘時。
治心熱汗出,及骨蒸煩躁盜汗,食不生肌。羚羊角湯方
羚羊角(鎊) 地骨皮 秦艽洗(去苗土) 麥門冬(去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 大黃(銼) 柴胡(去苗) 白茯苓(去皮) 芍藥 桑根白皮(銼) 黃 (薄切) 人參 鱉甲(醋炙去裙 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熱汗出,及虛熱盜汗。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 柴胡(去苗) 前胡(去蘆頭各一兩)
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diào)下,日三。
治心虛熱多汗。熟干地黃湯方
熟干地黃(五兩)
上一味。銼如麻豆大,以水五盞,煎至三盞,去滓溫分三服,空心日午臨臥服。
治心熱多汗,口苦舌干,涕唾稠粘,胸膈煩悶,不思飲食。七寶湯方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茯神(去木) 龍骨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焙) 生干地黃(洗切) 甘草(炙銼) 天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丹砂(研) 天竺黃(研各一錢)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九味,入研藥和勻,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半,棗一枚劈,淡竹葉五葉,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熱多汗,及骨蒸盜汗、咳嗽,五心煩熱。柴胡飲方
柴胡(去苗二兩) 桑根白皮(銼) 防風(fēng)(去叉) 芍藥 玄參 黃芩(去黑心)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半兩水三盞,生姜五片,煎至二盞去滓,分溫兩服,日午臨臥,如咳嗽咯血,加杏仁二十枚,去皮尖雙仁,粗研同煎。
治心熱多汗,言笑無度,四肢煩熱。降氣湯方
麻黃(去根節(jié)) 梔子仁 白茯苓(去黑皮) 黃芩(去黑心) 白術(shù)(銼) 芒硝(各三兩) 石膏(八兩碎研) 桂(去粗皮二兩) 生地黃(切焙一升) 甘草(炙銼一兩) 赤小豆(二合)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棗二枚,煎取一盞,下竹瀝少許,再煎去滓溫服。
治心熱多汗,欲吐不出,煩悶喘急,頭痛。瀉心湯方
豉(一升) 石膏(一斤碎研) 地骨皮(五兩) 梔子仁(二十一枚) 白茯苓(去黑皮二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小麥一撮,淡竹葉二七片,煎取一盞,去滓溫服。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論曰心生血,血行于分肉之間,遇熱則腠理開,腠理開則汗出,蓋心之液為汗,汗出亡陽,陽虛熱甚,不已則肌肉消瘦也。
治心熱多汗,及心胃客熱,嘔逆不睡。小麥湯方
小麥(一合) 蘆根(一握銼) 竹茹 人參(各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二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氣壅熱,手心頭面多汗,胸中煩滿。犀角湯方
犀角(鎊) 龍骨 麥門冬(去心焙) 黃 (銼) 地骨皮 茯神(去木) 人參 麻黃根 遠志(去心)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溫服治心臟壅熱,口舌干燥,多汗。石膏丸方
石膏(研) 栝蔞根 麻黃根 烏梅肉 葛根(銼) 天竺黃(研) 牡蠣(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一
上九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新汲水下,不拘時。
治心熱汗出,及骨蒸煩躁盜汗,食不生肌。羚羊角湯方
羚羊角(鎊) 地骨皮 秦艽洗(去苗土) 麥門冬(去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 大黃(銼) 柴胡(去苗) 白茯苓(去皮) 芍藥 桑根白皮(銼) 黃 (薄切) 人參 鱉甲(醋炙去裙 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熱汗出,及虛熱盜汗。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 柴胡(去苗) 前胡(去蘆頭各一兩)
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diào)下,日三。
治心虛熱多汗。熟干地黃湯方
熟干地黃(五兩)
上一味。銼如麻豆大,以水五盞,煎至三盞,去滓溫分三服,空心日午臨臥服。
治心熱多汗,口苦舌干,涕唾稠粘,胸膈煩悶,不思飲食。七寶湯方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茯神(去木) 龍骨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焙) 生干地黃(洗切) 甘草(炙銼) 天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丹砂(研) 天竺黃(研各一錢)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九味,入研藥和勻,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半,棗一枚劈,淡竹葉五葉,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心熱多汗,及骨蒸盜汗、咳嗽,五心煩熱。柴胡飲方
柴胡(去苗二兩) 桑根白皮(銼) 防風(fēng)(去叉) 芍藥 玄參 黃芩(去黑心)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半兩水三盞,生姜五片,煎至二盞去滓,分溫兩服,日午臨臥,如咳嗽咯血,加杏仁二十枚,去皮尖雙仁,粗研同煎。
治心熱多汗,言笑無度,四肢煩熱。降氣湯方
麻黃(去根節(jié)) 梔子仁 白茯苓(去黑皮) 黃芩(去黑心) 白術(shù)(銼) 芒硝(各三兩) 石膏(八兩碎研) 桂(去粗皮二兩) 生地黃(切焙一升) 甘草(炙銼一兩) 赤小豆(二合)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棗二枚,煎取一盞,下竹瀝少許,再煎去滓溫服。
治心熱多汗,欲吐不出,煩悶喘急,頭痛。瀉心湯方
豉(一升) 石膏(一斤碎研) 地骨皮(五兩) 梔子仁(二十一枚) 白茯苓(去黑皮二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小麥一撮,淡竹葉二七片,煎取一盞,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