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浮沉者,陰陽之性也?!峨y經》: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陽性浮而陰性沉,呼出為陽,心肺之氣也;吸入為陰,腎肝之氣也。
心肺之脈俱浮,浮而散大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之脈俱沉,沉而濡實者,腎也,沉而牢長者,肝也。脾居陰陽之中,其氣在呼吸之交,其脈在浮沉之半,其位曰關。關者,陰陽之關門,陰自此升而為寸,陽自此降而為尺,闔辟之權,于是在焉,故曰關也。
陽盛則寸浮,陰盛則尺沉,陰盛于里,陽盛于表。仲景脈法:浮為在表,沉為在里,一定之法也。然浮沉可以觀表里,不可以定陰陽。三難:關以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后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此陽乘之脈也。陽乘陰位,則清氣不升,故下覆于尺;陰乘陽位,則濁氣不降,故上溢于魚。溢者,浮之太過而曰陰乘;覆者,沉之太過而曰陽乘。是則浮不可以為陽,而沉不可以為陰,浮沉之中,有虛實焉。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是陽虛于表而實于里也;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是陽虛于里而實于表也。浮大晝加,沉細夜加,浮大晝死,沉細夜死。診者當于浮沉之中參以虛實也。
《醫(yī)學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絡、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醫(yī)規(guī)格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浮沉者,陰陽之性也?!峨y經》: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陽性浮而陰性沉,呼出為陽,心肺之氣也;吸入為陰,腎肝之氣也。
心肺之脈俱浮,浮而散大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之脈俱沉,沉而濡實者,腎也,沉而牢長者,肝也。脾居陰陽之中,其氣在呼吸之交,其脈在浮沉之半,其位曰關。關者,陰陽之關門,陰自此升而為寸,陽自此降而為尺,闔辟之權,于是在焉,故曰關也。
陽盛則寸浮,陰盛則尺沉,陰盛于里,陽盛于表。仲景脈法:浮為在表,沉為在里,一定之法也。然浮沉可以觀表里,不可以定陰陽。三難:關以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后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此陽乘之脈也。陽乘陰位,則清氣不升,故下覆于尺;陰乘陽位,則濁氣不降,故上溢于魚。溢者,浮之太過而曰陰乘;覆者,沉之太過而曰陽乘。是則浮不可以為陽,而沉不可以為陰,浮沉之中,有虛實焉。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是陽虛于表而實于里也;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是陽虛于里而實于表也。浮大晝加,沉細夜加,浮大晝死,沉細夜死。診者當于浮沉之中參以虛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