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陽明病,法應多汗,乃反無汗,其身癢如蟲行皮中之狀者,此以衛(wèi)氣久虛,不能外發(fā),郁于皮腠之中,蠕蠕欲動而不暢達故也。
若衛(wèi)虛無汗,而小便又利,是陽氣下衰,不能攝水也。二三日后,陽氣愈衰,上逆而生咳嘔,手足厥冷者濁陰上填,必苦頭痛。若但覺頭眩而不痛,則逆氣在胸,未全上頭??葌屎恚乜嘌释?。其食谷欲嘔者,陽虛而胃逆也。宜吳茱萸湯,人參、大棗,補土而培中,吳萸、生姜,溫胃而降逆。若得湯而嘔吐反甚者,乃膽胃上逆,而生郁熱,當先清其上熱也。
凡傷寒嘔多,俱因陽虛胃逆,雖有陽明里證,不可攻之也。
【81】吳茱萸湯 六十三
吳茱萸洗,一升人參三兩生姜切,六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陽明病,法應多汗,乃反無汗,其身癢如蟲行皮中之狀者,此以衛(wèi)氣久虛,不能外發(fā),郁于皮腠之中,蠕蠕欲動而不暢達故也。
若衛(wèi)虛無汗,而小便又利,是陽氣下衰,不能攝水也。二三日后,陽氣愈衰,上逆而生咳嘔,手足厥冷者濁陰上填,必苦頭痛。若但覺頭眩而不痛,則逆氣在胸,未全上頭??葌屎恚乜嘌释?。其食谷欲嘔者,陽虛而胃逆也。宜吳茱萸湯,人參、大棗,補土而培中,吳萸、生姜,溫胃而降逆。若得湯而嘔吐反甚者,乃膽胃上逆,而生郁熱,當先清其上熱也。
凡傷寒嘔多,俱因陽虛胃逆,雖有陽明里證,不可攻之也。
【81】吳茱萸湯 六十三
吳茱萸洗,一升人參三兩生姜切,六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