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總病論》 傷寒死生候

    作者: 龐安石

    傷寒下利,厥逆煩躁,不得臥者死。

    傷寒厥逆六七日,發(fā)熱而利者生,汗出利不止者死,但有陰無陽故也。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形損故也。

    夫病者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重語是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傷寒脈陰陽俱緊,口中氣出,唇口干燥, 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

    傷寒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發(fā)潤,喘而不休,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熏,直視搖頭,此為心先絕也;唇吻反青,四肢 習者,此為肝先絕也;環(huán)口黧黑,柔汗發(fā)黃,此為脾先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先絕也。

    傷寒脈順四時,夜半得病日中解,日中得病夜半解,更不傳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