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干燥根。
『常用名』懷芪、口芪、箭芪、布斗、正小皮、沖正、寸芪、紅蘭芪等。
『產(chǎn)地』內(nèi)蒙、山西、四川、甘肅、陜西。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nèi),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干。也可用微火烤軟切片,2、4、8月天氣回潮,取其本身回潮切片。若取補中,則用蜜炙,每斤藥用蜜4兩,投入鍋內(nèi)煉開,再下藥片用文火拌炒,至金黃色,攤冷以疏散不粘手為佳。若取其和中健胃,則用米炒,每斤藥用米3兩,將鍋燒熱,米藥同炒,至焦黃色為度。亦可用酒炒法,隨炒隨加入酒,呈淡黃色,酒炒達表補虛。
『用量』9~18克。
『貯存』裝石灰箱或炕箱內(nèi)保存,蜜炙放瓷壇內(nèi)裝。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干燥根。
『常用名』懷芪、口芪、箭芪、布斗、正小皮、沖正、寸芪、紅蘭芪等。
『產(chǎn)地』內(nèi)蒙、山西、四川、甘肅、陜西。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溫水搶洗,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nèi),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干。也可用微火烤軟切片,2、4、8月天氣回潮,取其本身回潮切片。若取補中,則用蜜炙,每斤藥用蜜4兩,投入鍋內(nèi)煉開,再下藥片用文火拌炒,至金黃色,攤冷以疏散不粘手為佳。若取其和中健胃,則用米炒,每斤藥用米3兩,將鍋燒熱,米藥同炒,至焦黃色為度。亦可用酒炒法,隨炒隨加入酒,呈淡黃色,酒炒達表補虛。
『用量』9~18克。
『貯存』裝石灰箱或炕箱內(nèi)保存,蜜炙放瓷壇內(nèi)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