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世醫(yī)得效方》 健忘

    作者: 危亦林

    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憂愁愁不樂,忽忽喜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fā)。

    及因事有所大驚,夢寐不祥,登高履險(xiǎn),致神魂不安,驚悸恐怯。

    菖蒲(炒)遠(yuǎn)志(去心,姜汁淹。各二兩)茯苓茯神人參(各三兩)辰砂(一兩,為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一方,去茯神,名開心散。每服二錢匕

    菖蒲益智丸

    治喜忘恍惚,破積聚,止痛,安神定志,聰耳明目。

    菖蒲(炒)遠(yuǎn)志(去心,姜汁淹,炒)川牛膝(酒浸)桔梗(炒)人參(各三兩三分)桂心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米湯下。

    加味茯苓湯

    治痰迷心胞,健忘失事,言語如癡。

    人參(去蘆)半夏(湯洗)陳皮(去白,一兩半)白茯苓(去皮,一兩)粉草(五錢)益智(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烏梅半個(gè)同煎,不拘時(shí)溫服

    朱雀丸

    治心神恍惚,舉事多忘。(方見心恙類。)

    淡竹茹湯

    治心虛煩悶,頭疼,氣短,內(nèi)熱不解,心中悶亂。及婦人產(chǎn)后,心虛,驚悸,煩麥門冬(去心)小麥(各二兩半)甘草(炙,一兩)人參白茯苓(各一兩半)半夏(湯洗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七片,棗子三枚,淡竹茹一塊如指大同煎,食煎服。

    虛勞煩悶,尤宜服之。

    溫膽湯

    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此藥主之。又治驚悸,自汗,觸事易驚。

    半夏竹茹枳實(shí)(麩炒去穣。各二兩)陳皮(三兩)甘草(炙,一兩)茯苓(一兩半)人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煎,食前服。末效,加遠(yuǎn)志去心姜汁炒,

    酸棗仁湯

    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擾,奔?xì)庠谛刂?,不得眠。或發(fā)寒熱,頭疼,暈悶。

    酸棗仁(炒,一兩三分)人參桂心(各一分)知母茯苓(各三錢三字)石膏(,半兩)上銼散。煎同上。

    小草湯

    治虛勞憂思過度,遺精白濁,虛煩不安。

    小草黃(去蘆)當(dāng)歸(去蘆,酒浸)麥門冬(去心)石斛(去根。各一兩)酸棗仁人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不以時(shí)服。

    地仙散

    治傷寒后、伏暑后煩熱不安,及煩熱虛勞。

    地骨(去木,二兩)防風(fēng)(去蘆,一兩)甘草(炙,半兩)上銼散。煎同上。

    清心蓮子飲

    治心中蘊(yùn)積,虛熱煩躁。(方見消渴類。)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