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治諸傳尸勞氣殺蟲方。得之清源郡王府。
川椒(二斤,擇去子并合口者,炒出汗)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diào)下。須痹暈悶少頃;如不能禁,即以酒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三五十丸。昔人嘗與病勞婦人交,婦人死,遂得疾。遇一異人云∶勞氣已入臟,遂與此方,令急服二斤,其病當(dāng)去。如其言服之幾盡,大便出一蟲,狀如蛇,自此遂安。續(xù)有人服之,獲安濟(jì)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