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杏子湯

    作者: 陳言

    治陽明傷風(fēng),能食,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風(fēng),自汗嗜臥,身重,小便難,潮熱而噦,其脈浮弦長而數(shù),悉主之。

    杏仁(去皮尖) 半夏(湯去滑) 五味子(各二錢半) 芍藥 桂心 細(xì)辛 干姜(炮) 大黃(蒸) 甘草(炙,各三錢) 茯苓(四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足少陽膽經(jīng)傷風(fēng),身熱,惡風(fēng)自汗,項強脅滿。以其脈起于目兌 ,上抵頭角,交出,入缺盆,下胸中,貫膈,絡(luò)肝,循脅里,出氣街,合髀厭中,故少陽諸證如是。治之宜柴胡加桂湯。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