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xué)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guó)彭(鐘齡)著。五卷??偨Y(jié)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醫(yī)學(xué)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guó)彭(鐘齡)著。五卷??偨Y(jié)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醫(yī)學(xué)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xué)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jié)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luò)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xué)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dá)。但有時(shí)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yùn)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duì)于金元醫(yī)家的學(xué)說收載較多。
方九首
治五癭方∶取鹿靨酒漬令沒,火炙干,納于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盡更易,盡十具,即愈。
又方∶小麥面(一斤) 特生 石(十兩,燒) 海藻(一斤)
上三味,取三年酢一升漬小麥面曝干,更浸令酢盡,各搗為散,每服兩方寸匕,日四五服,藥含乃咽之。忌姜辛豬魚生菜辛菜,吹火、讀誦及大語用氣。
又方∶昆布(三兩) 海蛤(二兩) 松蘿(二兩) 海藻(三兩) 白蘞(二兩) 通草(二兩) 桂心(二兩)
上七味,搗為散,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小麥(一升) 醋(一升,夜浸晝曝) 昆布(洗) 海藻(洗,各二兩)
上三味,搗為散,食后飲服方寸匕,日三,以瘥為度。
又方∶昆布(一兩) 海藻(一兩) 海蛤(二兩) 半夏(一兩,洗) 細(xì)辛(一兩) 土瓜(一兩)松蘿(一兩) 通草(二兩) 白蘞(二兩) 龍膽(二兩)
上一十味,搗篩,酒服方寸匕,日再,不得作生活勞動(dòng)也。
又方∶昆布(二兩)
上一味,切如指大,酢漬含咽,汁盡,愈。
又方∶海藻(一斤) 小麥面(一升)
上二味,以三年酢一升,以溲面末曝干,往反令酢盡,合搗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怒。
陷脈散主二十三十年癭瘤及骨瘤、石瘤、肉瘤、膿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十年不瘥,致有漏潰,令人骨消肉盡,或堅(jiān)或軟或潰,令人驚惕寐臥不安,體中掣縮,愈而復(fù)發(fā)。治之方∶(《千金》云陷腫散。)烏賊魚骨(一分) 白石英(半兩) 石硫黃(一分) 紫石英(半兩) 鐘乳(半兩,粉) 干姜(一兩) 丹參(三分) 琥珀(一兩) 大黃(一兩) 蜀附子(一兩,炮去皮)
上一十味,搗為散,貯以韋囊,勿令瀉氣,若瘡濕即敷,無汁者以豬膏和敷之,日三四,以干為度,若汁不盡者,至五劑十劑止,勿惜意不作也,著藥令人不疼痛,若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千金》有胡燕屎一兩)。
治癭方∶菖蒲(二兩) 海蛤(一兩) 白蘞(一兩) 續(xù)斷(一兩) 海藻(一兩) 松蘿(一兩) 桂心(一兩) 蜀椒(一兩,汗,去目、閉口者) 羊靨(二百枚,炙) 神曲(三兩) 半夏(一兩,洗) 倒掛草(一兩)
上一十二味,各搗下篩以醬清牛羊髓脂丸之,一服三丸如梧子,日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