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通外科學》 第二節(jié) 腹部爆震傷

    一、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

    爆震傷(即沖擊傷)是指沖擊波擊中生物體時釋放出的能量而造成的各種損傷,沖擊波作用于腹部引起腹部爆震傷是閉合性腹部外傷原因之一。爆震傷與一般創(chuàng)傷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其特點是外輕內(nèi)重(體表損傷輕而內(nèi)臟損傷重),發(fā)展迅速(中度以上的沖擊傷病情發(fā)展快),常發(fā)生多部位或多臟器傷。因此檢查必須全面仔細,以免漏診。沖擊波可引起腹腔實質(zhì)性臟器如肝脾破裂,腹腔臟器出血,嚴重者可造成腸管(主要是小腸下段和結腸)穿孔與膀胱破裂。

    發(fā)生腹腔臟器挫傷或破裂的傷員,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痛、惡心嘔吐、壓痛、反跳痛和腹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征象;因腹腔內(nèi)大出血或彌漫性腹膜炎可產(chǎn)生休克;腎臟和膀胱損傷時可發(fā)生血尿;腸粘膜損傷或腸穿孔時可出現(xiàn)血便;腸穿孔時在X線腹部透視中還可查出膈下游離氣體;肝破裂時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活性增高,在傷后12小時達到傷前4~5倍;盆腔臟器損傷時可刺激直腸而有頻繁的便意。

    腹部爆震傷根據(jù)受傷史和癥狀一般均可作出診斷。必要時進行腹腔穿刺,X線檢查和化驗檢查以確定診斷。如不能確診而又有懷疑時,應嚴密觀察。

    二、急救和處理

    (一)急救、止血、傷口包扎,抗休克等處理原則與一般戰(zhàn)傷相同,但根據(jù)爆震傷的特點,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迅速將病員從例塌工事和房屋內(nèi)搶救出來。

    2.仔細檢查外傷及內(nèi)臟損傷程度,迅速分類,嚴格執(zhí)行先重后輕的救治原則。

    3.對昏迷中呼吸困難的傷員,注意檢查口鼻有無泥沙等異物,并及時清除。

    4.對昏迷傷員應將舌牽出、頭側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口鼻流血性液體,呼吸極度困難者,應作氣管插管或切開,吸出液體,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者給氧。

    (二)治療

    治療方法與一般創(chuàng)傷相同,但在手術時要作系統(tǒng)的檢查,特別要注意胃、十二指腸后壁和腹膜后結腸,以免遺漏。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