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總論

    作者: 朱梓

    夫金石之性。堅剛而急烈。又性清凈而惡滓穢。凡服乳石訖即須以意消息。尋檢舊法。

    不可之后令五少筋氣勝肉精于其少茱日。

    此又并不宜泄作得轉穩(wěn)。不主咳逆上焦傷竭。

    名爐石。

    蓑草。少如鵝仙經(jīng)潤可淋渴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乳石從來陰陽精體。處至陰之里。有正陽伏其中。

    正陽互理不其本草經(jīng)曰。白石英。味甘辛。微溫無毒。主消渴。陰痿不足??饶?。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通日月光明。久服輕身長年。耐寒熱。生華陰山谷及泰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芒。其端黃棱。名黃石英。赤端名赤石英。

    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無時。惡馬目毒公。今醫(yī)家用新安所出極細長白澈者。壽陽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經(jīng)大小并有用。唯須精白無瑕雜者。如此說。則大者為佳。其四色英。今不復用。謹按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澤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乃大。徑三寸長五六寸者。今通以澤州所出為勝。又云。紫石英。味甘。辛溫無毒。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渴除胃久中寒。散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太山山谷。采無時。長石為之使。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蒲共療霍亂。畏冬青附子。不欲甲黃連麥勾姜。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無根。又有青綿石。色亦重黑不明。又有林邑石。腹里心。有一物如眼。吳興石。四面才有紫色。無光澤。會稽、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時并雜用。今散家采擇。唯太山最。余處可作丸酒耳。仙經(jīng)不正用。而為俗法所重也。采時根據(jù)此。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