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膈者。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名曰憂膈。中脘實滿。噫輒醋心。
飲名名名圣惠方云。夫五膈癥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也。憂膈之為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消。羸瘦。全無力氣。恚膈之為病。心下實滿。噫輒醋心。飲食不消。心下痞澀。積結在于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為病。胸脅逆滿。咽塞不通。噫聞食氣。
寒膈之為病。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膈冷。腹若雷鳴。食不生肌。熱膈之為病。臟有熱氣。
五心中熱??跔€生瘡。胸煩。四肢重。唇口干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谷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力。此是五膈形證也。經(jīng)云。三陽脈結謂之膈。言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而氣之與神。并為陽也。傷動陽氣。致陰陽不和。而臟腑生病。結于胸膈之間。故稱為膈氣。眾方說。五膈亦有不同。但陽動之由有五。故云五膈氣也。
五噎者。即氣噎。憂噎。勞噎。思噎。食噎。雖五種不同。皆以氣為主。所謂氣噎者。
心悸上沖膈。脅食無多少。覺胸中與氣之膈傷感于咽痞悶法。
膈。
不動則諸證悉見。靜則疾候稍平。治之不得疾之所在。視之不知色之所因。聽之不知音之所發(fā)故針灸服藥皆難效。此乃奇異之病也。
方
嘉禾散
(一名谷神嘉禾散出德生堂)
治中滿下虛。五膈五噎。脾胃不和。胸
膈
痞悶。肋脅脹
面色痿黃。如中焦
稟受怯弱。不能多食。
枇杷葉(去毛盡涂姜汁炙令香熟為度)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縮砂(去皮各一兩)白桑皮(微炒各半兩)斛(細銼酒浸微炒)藿香葉炒)一分切作片子與半夏同搗爛作餅炙黃一兩)丁香甘草(各一兩半)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肥棗三枚。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及療四時傷寒。能調(diào)陽。使無變動??巳盏冒?。如療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七分。服見效。如療膈氣。吐困。入薤白三寸。棗五枚。同煎。婦人亦可服。一方無木香。
沉香開膈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五膈五噎。痞滿嘔吐。心腹痛刺。兩脅肋
脹。
沉香京三棱蓬莪術白豆蔻仁人參縮砂仁丁皮蓽澄茄草果仁益智仁丁香一兩)甘一盞。食前服
沉香散
(出永類鈐方)
治五膈五噎。胸中久寒。諸氣結聚。嘔逆噎塞。飲食
不
化。結氣不消白術茯苓(各半兩)木通當歸橘皮青皮大腹子(一作檳榔)大腹皮木香芍藥為末。每服二
奪命回生散
治五膈五噎。翻胃嘔吐。不進飲食。此藥多有神
效。不可輕視。
丁香(揀凈)川芎(去土)白姜(洗凈炮)南木香(不見火)肉桂(去皮不見火)新羅參炮取仁)莪術(炮)粉別研為膏留乳缽中)上曬干為口。卻用黃蠟和松脂融。如法封二德日。至誠修合。如地高爽處向當風處攤?cè)駳?。以不漏瓦瓶若?/p>
神仙更生散治男子婦人。陰陽不和。因氣滯生病。結于胸膈。則成膈氣。留于咽
嗌。則成
下。作痛。脅
吐。進飲食。
丁香(二錢半)蓬術(二錢半)木香(一錢)官桂(一錢半)干姜(一錢一分炮)縮砂(十分)巴豆(七粒
緩氣丸
(出圣濟總錄)
治陰陽不升降。痞氣膈氣。心痛腹痛。咽喉噎悶。氣
道
不勻。嘔吐痰
中散滯。
人參(二兩)桂(去粗皮半兩)阿魏(研半兩)木香(半兩)吳茱萸(炒二兩)白術(二兩)二兩)上為末。煉加大黃。黑牽牛。各
半夏丸治胸痛達背。膈中煩滿。結氣憂愁。飲食不下。藥悉主之。
半夏(一分削去皮熬)甘草(炙)遠志(去心各四分)干姜桂心細辛椒(去目炒出汗)丸。日三。稍
奪命丹治五膈食噎。
馬草節(jié)(半兩炒干再用蜜炙黃色)揀丁香廣木香檳榔藿香葉(各五錢)上為末。再服
棗合丸治脾胃虛冷。干嘔惡心。嘔吐涎沫。全不思食。五膈五噎。并皆治之。
丁香(半兩)半夏曲(一兩)干姜(炮)胡椒木香(各二錢)上為末。生姜汁浸蒸餅為丸熟。去紙細嚼
半夏通氣散
(一名通氣湯)
治膈噎氣。咽喉氣堵。煩悶嘔噦。痰涎不利???/p>
嗽。肋脅痞滿。
半夏(洗切二兩)桂(銼一兩半)橘皮(銼八錢)上羅勻。每服五錢。水二盞。
生姜十片同
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嘔逆。不下飲食。用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
盞。去滓。
平氣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胸膈噎悶。不思飲食。傷酒嘔逆。氣脹腹痛。
巴豆(去殼)黑牽牛蘿卜子(各四兩)五靈脂(炒)丁香皮丁香胡椒肉桂(去粗皮)藥將陳粟米一升丸。胸膈下。氣脹下。不拘
縮砂丸
(出和劑方)
溫中散滯。消飲進食。治胸膈噎悶。心腹冷痛。大能暖
化
生冷果食。夏縮砂仁(七兩)高良姜(四兩)天南星(湯浸洗去皮焙干秤四兩)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
青木香丸
(出德生堂)
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腰脅脹滿
疼
痛。心下堅痞蓽澄茄破故紙(十兩)木香(五兩)牽牛頭末(三十兩一半炒)檳榔(十兩酸陳粟米飯裹湯水五苓
檳榔散
(出王氏博濟方)
治胸膈注悶。噫塞不快。不思飲食。大便不通。
檳榔木香人參甘草干姜(炮)桂皮(去浮皮)青橘皮(去白)白術(米泔水浸一宿為末。
治冷膈。其狀胸中噎塞。飲食減少。行步無力。大腑虛冷。非時心悶。胸前如有一
條冷線。
丁香木香川芎官桂(去皮)獨活甘草(各一分)訶子(面裹火燒去核只使皮)肉豆水一盞。
煎
治噎病。膈塞不通。因怒而得。大便不通。亦先用引大便順利。令得通快。然后吃
此方
(出川芎(半兩)羌活牡丹皮(去心)木香(各一分)細辛(二銖)桔梗(熟使)防風(各五
人參湯
(出楊子建萬全護命方)
治喜怒膈氣。心前噎塞??諊I。
桑寄生(半兩)川芎木香沉香甘草烏藥人參枳殼(只使青各一分)上為細末。
《婦人大全良方》(公元 1237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二十四卷。分調(diào)經(jīng)、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chǎn)難、產(chǎn)后、總共 260 余論。論后有附方及醫(yī)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膈者。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名曰憂膈。中脘實滿。噫輒醋心。
飲名名名圣惠方云。夫五膈癥者。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也。憂膈之為病。胸中氣結。煩悶。津液不通。飲食不消。羸瘦。全無力氣。恚膈之為病。心下實滿。噫輒醋心。飲食不消。心下痞澀。積結在于胃中。大小便不利。氣膈之為病。胸脅逆滿。咽塞不通。噫聞食氣。
寒膈之為病。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膈冷。腹若雷鳴。食不生肌。熱膈之為病。臟有熱氣。
五心中熱??跔€生瘡。胸煩。四肢重。唇口干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疼痛。胸痹引背。水谷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力。此是五膈形證也。經(jīng)云。三陽脈結謂之膈。言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而氣之與神。并為陽也。傷動陽氣。致陰陽不和。而臟腑生病。結于胸膈之間。故稱為膈氣。眾方說。五膈亦有不同。但陽動之由有五。故云五膈氣也。
五噎者。即氣噎。憂噎。勞噎。思噎。食噎。雖五種不同。皆以氣為主。所謂氣噎者。
心悸上沖膈。脅食無多少。覺胸中與氣之膈傷感于咽痞悶法。
膈。
不動則諸證悉見。靜則疾候稍平。治之不得疾之所在。視之不知色之所因。聽之不知音之所發(fā)故針灸服藥皆難效。此乃奇異之病也。
方
嘉禾散
(一名谷神嘉禾散出德生堂)
治中滿下虛。五膈五噎。脾胃不和。胸
膈
痞悶。肋脅脹
面色痿黃。如中焦
稟受怯弱。不能多食。
枇杷葉(去毛盡涂姜汁炙令香熟為度)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縮砂(去皮各一兩)白桑皮(微炒各半兩)斛(細銼酒浸微炒)藿香葉炒)一分切作片子與半夏同搗爛作餅炙黃一兩)丁香甘草(各一兩半)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肥棗三枚。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及療四時傷寒。能調(diào)陽。使無變動??巳盏冒?。如療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七分。服見效。如療膈氣。吐困。入薤白三寸。棗五枚。同煎。婦人亦可服。一方無木香。
沉香開膈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五膈五噎。痞滿嘔吐。心腹痛刺。兩脅肋
脹。
沉香京三棱蓬莪術白豆蔻仁人參縮砂仁丁皮蓽澄茄草果仁益智仁丁香一兩)甘一盞。食前服
沉香散
(出永類鈐方)
治五膈五噎。胸中久寒。諸氣結聚。嘔逆噎塞。飲食
不
化。結氣不消白術茯苓(各半兩)木通當歸橘皮青皮大腹子(一作檳榔)大腹皮木香芍藥為末。每服二
奪命回生散
(出永類鈐方)
治五膈五噎。翻胃嘔吐。不進飲食。此藥多有神
效。不可輕視。
丁香(揀凈)川芎(去土)白姜(洗凈炮)南木香(不見火)肉桂(去皮不見火)新羅參炮取仁)莪術(炮)粉別研為膏留乳缽中)上曬干為口。卻用黃蠟和松脂融。如法封二德日。至誠修合。如地高爽處向當風處攤?cè)駳?。以不漏瓦瓶若?/p>
神仙更生散治男子婦人。陰陽不和。因氣滯生病。結于胸膈。則成膈氣。留于咽
嗌。則成
下。作痛。脅
吐。進飲食。
丁香(二錢半)蓬術(二錢半)木香(一錢)官桂(一錢半)干姜(一錢一分炮)縮砂(十分)巴豆(七粒
緩氣丸
(出圣濟總錄)
治陰陽不升降。痞氣膈氣。心痛腹痛。咽喉噎悶。氣
道
不勻。嘔吐痰
中散滯。
人參(二兩)桂(去粗皮半兩)阿魏(研半兩)木香(半兩)吳茱萸(炒二兩)白術(二兩)二兩)上為末。煉加大黃。黑牽牛。各
半夏丸治胸痛達背。膈中煩滿。結氣憂愁。飲食不下。藥悉主之。
半夏(一分削去皮熬)甘草(炙)遠志(去心各四分)干姜桂心細辛椒(去目炒出汗)丸。日三。稍
奪命丹治五膈食噎。
馬草節(jié)(半兩炒干再用蜜炙黃色)揀丁香廣木香檳榔藿香葉(各五錢)上為末。再服
棗合丸治脾胃虛冷。干嘔惡心。嘔吐涎沫。全不思食。五膈五噎。并皆治之。
丁香(半兩)半夏曲(一兩)干姜(炮)胡椒木香(各二錢)上為末。生姜汁浸蒸餅為丸熟。去紙細嚼
半夏通氣散
(一名通氣湯)
治膈噎氣。咽喉氣堵。煩悶嘔噦。痰涎不利???/p>
嗽。肋脅痞滿。
半夏(洗切二兩)桂(銼一兩半)橘皮(銼八錢)上羅勻。每服五錢。水二盞。
生姜十片同
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嘔逆。不下飲食。用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
盞。去滓。
平氣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胸膈噎悶。不思飲食。傷酒嘔逆。氣脹腹痛。
巴豆(去殼)黑牽牛蘿卜子(各四兩)五靈脂(炒)丁香皮丁香胡椒肉桂(去粗皮)藥將陳粟米一升丸。胸膈下。氣脹下。不拘
縮砂丸
(出和劑方)
溫中散滯。消飲進食。治胸膈噎悶。心腹冷痛。大能暖
化
生冷果食。夏縮砂仁(七兩)高良姜(四兩)天南星(湯浸洗去皮焙干秤四兩)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
青木香丸
(出德生堂)
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腰脅脹滿
疼
痛。心下堅痞蓽澄茄破故紙(十兩)木香(五兩)牽牛頭末(三十兩一半炒)檳榔(十兩酸陳粟米飯裹湯水五苓
檳榔散
(出王氏博濟方)
治胸膈注悶。噫塞不快。不思飲食。大便不通。
檳榔木香人參甘草干姜(炮)桂皮(去浮皮)青橘皮(去白)白術(米泔水浸一宿為末。
治冷膈。其狀胸中噎塞。飲食減少。行步無力。大腑虛冷。非時心悶。胸前如有一
條冷線。
丁香木香川芎官桂(去皮)獨活甘草(各一分)訶子(面裹火燒去核只使皮)肉豆水一盞。
煎
治噎病。膈塞不通。因怒而得。大便不通。亦先用引大便順利。令得通快。然后吃
此方
(出川芎(半兩)羌活牡丹皮(去心)木香(各一分)細辛(二銖)桔梗(熟使)防風(各五
人參湯
(出楊子建萬全護命方)
治喜怒膈氣。心前噎塞??諊I。
桑寄生(半兩)川芎木香沉香甘草烏藥人參枳殼(只使青各一分)上為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