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皮水(附論)

    作者: 朱梓

    夫肺主于皮毛。腎主于水。肺氣虛則水妄行流溢于皮膚。故令身體面目悉腫。按之沒指而無

    桑根皮散專治皮水。頭面四肢浮腫。心跳呼吸不利。喘促煩悶。大小便澀。

    桑根白皮(一兩銼炒)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甘遂(一兩煨令微黃)澤瀉(一兩)赤茯苓(二兩)黃芩(半兩)赤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上為散。每服三錢。以小豆汁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五更初溫服。如人行十里當(dāng)利。如未利即再服

    漢防己散專治皮水。腫如裹水在皮膚中。四肢習(xí)習(xí)然動。

    漢防己(一兩)黃(一兩銼)桂心(一兩)赤茯苓(二兩)甘草(半兩炙銼)桑白皮(一

    木香丸專治皮水。身體面目悉浮腫。

    木香(一分)乳香(一分)朱砂(半錢研)甘遂(半錢炒微黃)檳榔(二枚一生一炮熟)苦葫蘆子(一分炒)上為末。以爛飯和作四十丸。丸用面裹。于銚子內(nèi)。以水煮熟。令患人和汁吞之。以盡為度。從早晨服藥至午時。其水便下。不計行數(shù)。水盡自止。

    加味越婢湯專治皮水。

    木防己湯療皮水。如腫氣在皮膚中。四肢集動。

    木防己(三兩)黃(三兩)桂心(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炙)上切。以水六升。

    五皮散專治皮水。四肢頭面悉腫。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喘不渴。脈亦浮。心

    腹膨脹。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陳皮上咀。每服四錢。以水二盞。煎至七分。

    去滓熱服。日二三服。更磨木香水同煎尤好。如大便不通者。加烏臼木根皮等分同煎。極效。

    五皮散。局方用五加皮地骨皮。此方乃出中藏經(jīng)者。用陳皮桑白皮。乃有功于脾肺。所以多效?;蚣痈阶悠ぁF湔f亦有理。大小便不通。又加烏臼木根皮等分。更加蘿卜根尤妙。小便不順。加豬苓皮。一方加白術(shù)。磨沉香水和入。此藥活人頗多。昔于江市。見一婆子?;寄[疾。服此藥。和縣寶女。患此疾。但脈沉細(xì)。此方加附子皮及復(fù)元丹有效。又有一人。腹腫小腑不快。兼素有白濁便多之患。水不流通而腫。取前藥加豬苓皮亦效。不可輕忽。三因方加從

    又方

    取服牛溺商陸羊肉及香附煎等。在腫滿條中。其千水丸諸大方在別卷。若止皮膚小腹內(nèi)入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lán)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