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時氣熱毒在臟。陰陽隔絕。邪熱客于少陰之絡(luò)。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故令腫痛或生瘡也。
方
射干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疼痛。
射干川升麻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各二分)馬藺根(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前胡散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不利。
前胡(去蘆頭一兩)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五錢)赤芍藥(五錢)甘草(炙微赤銼五錢)天門冬(去心五錢)桔梗(去蘆頭五錢)絡(luò)石(五錢)射干(五錢)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五錢)赤茯苓(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毒瓦斯攻心。咽喉疼痛。煩悶。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桂心射干甘草(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黃柏(各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升麻散
治時氣熱毒攻心。咽喉腫塞不通。
川升麻(一兩)木通(一兩)射干(一兩)赤芍藥(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馬藺根(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
玄參散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噎塞腫痛。
玄參射干川升麻百合前胡(去蘆頭)白蒺藜(炒微赤銼)犀角屑枳殼(麩炒微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炙微赤銼)桔梗(去蘆頭)木通(銼)麥門冬(去心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噎塞不能下食。
(出圣惠方)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兩)半夏(湯浸七次去滑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上為末。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太陰玄精丸
治時氣熱毒攻咽喉。
太陰玄精(五錢細(xì)研)川升麻(五錢)玄參(半兩)射干(半兩)寒水石(半兩細(xì)研)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馬牙硝(一兩細(xì)研)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
常含一丸咽津。
治時氣毒瓦斯攻咽喉閉塞不通。名烏扇湯。
(出圣惠方)生烏扇(半斤切)豬脂(半斤)上相和。煎五七沸。絞去滓。候冷。常服如棗大。
含咽之。
治時氣熱毒攻咽喉腫痛
(出圣惠方)以商陸根切。搗令爛。炒熱。以手帕裹熨咽喉腫處。冷即復(fù)換。
黃連馬通湯治天行時毒病?;蛳虏恢?。咽喉痛。病源。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
陰之絡(luò)。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疼痛生瘡。
小豆(一升)黃連(去毛一兩)吳茱萸(一兩)馬通汁(三升)上以馬通汁。
令煮取一升。盡服。不瘥復(fù)作。有效。忌豬肉、冷水。
青木香湯治春夏忽咽喉痛而唾。兼下痢。
青木香(二兩)白頭翁(二兩)黃連(去毛一兩)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
分溫三服。小兒若病此服一合。忌豬肉、冷水。
時毒藥
(出御藥丸方)
治時疾生熱胳在咽喉間。增寒壯熱。頭痛。面目赤
腫
。其狀若瘧。最相傳染。無可救者。并宜服之。
大黃(生用)寒水石(生用)當(dāng)歸(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三錢至五錢。無根水調(diào)下。食后服。臨時覷虛實加減服之。
石膏蜜煎治天行熱病??诳?。下氣除熱。喉中鳴。
石膏(半斤)蜜(一升)上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及納蜜復(fù)煎取一升。去滓。
含如棗核許。
通氣散治時氣頭面赤腫?;蜓屎黹]塞不通。用之取嚏噴七八遍。泄出其毒則瘥
。若看病患。用此藥必不傳染。
玄胡(一兩半)藜蘆(五錢)躑躅花(二錢五分)豬牙皂莢(一兩)川芎(一兩)上為細(xì)末。用紙捻子蘸一米許。于鼻中。取嚏為效。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dú)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時氣熱毒在臟。陰陽隔絕。邪熱客于少陰之絡(luò)。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故令腫痛或生瘡也。
方
射干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疼痛。
射干川升麻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各二分)馬藺根(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不利。
前胡(去蘆頭一兩)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五錢)赤芍藥(五錢)甘草(炙微赤銼五錢)天門冬(去心五錢)桔梗(去蘆頭五錢)絡(luò)石(五錢)射干(五錢)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五錢)赤茯苓(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毒瓦斯攻心。咽喉疼痛。煩悶。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桂心射干甘草(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黃柏(各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熱毒攻心。咽喉腫塞不通。
川升麻(一兩)木通(一兩)射干(一兩)赤芍藥(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馬藺根(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
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玄參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噎塞腫痛。
玄參射干川升麻百合前胡(去蘆頭)白蒺藜(炒微赤銼)犀角屑枳殼(麩炒微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炙微赤銼)桔梗(去蘆頭)木通(銼)麥門冬(去心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熱毒上攻。咽喉噎塞不能下食。
(出圣惠方)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人參(去蘆頭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兩)半夏(湯浸七次去滑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上為末。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太陰玄精丸
(出圣惠方)
治時氣熱毒攻咽喉。
太陰玄精(五錢細(xì)研)川升麻(五錢)玄參(半兩)射干(半兩)寒水石(半兩細(xì)研)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馬牙硝(一兩細(xì)研)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
常含一丸咽津。
治時氣毒瓦斯攻咽喉閉塞不通。名烏扇湯。
(出圣惠方)生烏扇(半斤切)豬脂(半斤)上相和。煎五七沸。絞去滓。候冷。常服如棗大。
含咽之。
治時氣熱毒攻咽喉腫痛
(出圣惠方)以商陸根切。搗令爛。炒熱。以手帕裹熨咽喉腫處。冷即復(fù)換。
黃連馬通湯治天行時毒病?;蛳虏恢?。咽喉痛。病源。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
陰之絡(luò)。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疼痛生瘡。
小豆(一升)黃連(去毛一兩)吳茱萸(一兩)馬通汁(三升)上以馬通汁。
令煮取一升。盡服。不瘥復(fù)作。有效。忌豬肉、冷水。
青木香湯治春夏忽咽喉痛而唾。兼下痢。
青木香(二兩)白頭翁(二兩)黃連(去毛一兩)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
分溫三服。小兒若病此服一合。忌豬肉、冷水。
時毒藥
(出御藥丸方)
治時疾生熱胳在咽喉間。增寒壯熱。頭痛。面目赤
腫
。其狀若瘧。最相傳染。無可救者。并宜服之。
大黃(生用)寒水石(生用)當(dāng)歸(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三錢至五錢。無根水調(diào)下。食后服。臨時覷虛實加減服之。
石膏蜜煎治天行熱病??诳?。下氣除熱。喉中鳴。
石膏(半斤)蜜(一升)上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及納蜜復(fù)煎取一升。去滓。
含如棗核許。
通氣散治時氣頭面赤腫?;蜓屎黹]塞不通。用之取嚏噴七八遍。泄出其毒則瘥
。若看病患。用此藥必不傳染。
玄胡(一兩半)藜蘆(五錢)躑躅花(二錢五分)豬牙皂莢(一兩)川芎(一兩)上為細(xì)末。用紙捻子蘸一米許。于鼻中。取嚏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