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傷寒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jīng)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后。陽受病訖。
傳之膈。
沉細(xì)太陰脈又問。古人以四日太陰證。病在胸膈??赏露?。何也。答曰。有太陰證脈大。胸滿多痰者在下
方
恒山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太陰初受病。宜服。吐之。
恒山(三分)甘草(三分)鱉甲(三分涂醋炙令黃色去裙)石膏(三分)柴胡(三分去苗)不計(jì)時
和氣治中湯
治太陰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宜服。
人參(半兩去蘆頭)藿香(半兩)白術(shù)(三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銼)干姜(一分炮)白茯姜半分。
麻黃散
治傷寒四日吐后?;驂褵犷^痛。身體酸疼??诳嘈臒?/p>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葛根(三分)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三分)赤芍藥(一兩)梔子仁(散。每服四
柴胡散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痛。心腹壅滯。
柴胡(一兩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恒山(一兩五錢)茵陳(一兩)知母(一兩)赤每服五
半夏湯
治傷寒四日。嘔吐頻發(fā)。煩悶頭痛。大渴。此證是脾胃
疾。
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濃樸(二兩去粗皮涂不計(jì)
大青龍湯
治傷寒四日。脈浮。頭痛。大發(fā)熱。惡寒。身體疼痛
。無汗而煩者。
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色銼)石膏(二兩)杏仁(三十枚湯浸滓。
有大
小青龍湯
治傷寒四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藥過多。喘急者。
桂心(一兩)五味子(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白芍藥(一兩)細(xì)辛(三分)干姜(三分炮裂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溫服。
加杏
前胡散
治傷寒四日。雖經(jīng)發(fā)汗后。心胸不利。頭目多疼。胃氣
不和。少思飲食前胡(半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浸七次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人參(歸(半兩銼兩)旋復(fù)不計(jì)
白術(shù)散
治傷寒四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人源?/p>
息。惡寒壯熱。
白術(shù)(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葛根(三分銼)桑根白皮(三分銼)川升麻(半兩)赤芍水一大盞。
入
樸硝散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腑澀。
川樸硝(三分)犀角屑(三分)梔子仁(半兩)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陳橘皮(三分以水一中
葛根散
治傷寒四日。頭重身強(qiáng)。腰脊痛。
葛根(一兩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大青(三分)黃芩(半兩)石膏(一兩)生姜半分。棗
犀角散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秘澀。
犀角屑(三分)黃芩(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梔子仁(半兩)地骨皮(三分)川大黃(一煎至五
茵陳散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悶。骨節(jié)煩疼。心躁口干。
茵陳(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三分)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去滓。不
瀉心湯
治傷寒四日。未經(jīng)吐者。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連(一兩去須)黃芩(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上為散。每
三黃散
治傷寒四日。三陰受病。其脈浮而滑。更腹?jié)M??跓嵘?/p>
干而渴。大便不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未利
吐痰散
治傷寒四日。毒瓦斯入胃。喉中閉悶。
瓜蒂(一分)丁香(一分)赤小豆(半合炒熟)上為細(xì)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二錢。
空腹服之
治傷寒汗出不止。已三四日。胸中惡寒。但欲吐。宜吐之方。
(出圣惠方)豉(五合)鹽(半兩)蜜(一合)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崭诡D熱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苦參(半兩銼)甘草(一分生用銼)赤小豆(三十粒炒熟)上以水一中盞。煮取半盞。
去滓二大
松蘿散
治傷寒四日。寒熱不退。頭痛。百節(jié)煩疼。毒瓦斯在胸中。
松蘿(半兩)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生用)恒山(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再
治傷寒四日。已嘔吐。更宜吐者。
(出圣惠方)上取苦參二錢。研末。以溫酒五合。調(diào)服之。得吐即瘥。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四日以后。煩熱不解。大小腸澀。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各一兩)犀角(鎊)芍藥(各三分)木通(銼二分)山梔子仁(半。入竹葉
四味承氣湯
治傷寒四日以后。腹脹滿痛。喘粗。壯熱。
大黃(細(xì)銼醋炒二兩)樸硝(二兩)甘草(三分炙銼)枳殼(去瓤麩炒三兩半)上粗搗篩。
治傷寒四日。心胸中滿悶。取吐。
(出圣惠方)上用豬膽一枚。取汁。以醋一小盞。納豬膽汁相和。溫過。分為二服。當(dāng)以吐為度。
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
(出圣惠方)上用苦參五兩。烏梅十枚。細(xì)銼。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服。
小柴胡湯治傷寒四日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xiàng)強(qiáng)。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
柴胡(半斤)瓜蔞根(四兩內(nèi)少黃脈者)桂心(三兩)黃芩牡蠣甘草(炙)干姜(各三服后。
治傷寒已經(jīng)四五日。頭痛。體痛。內(nèi)熱如火。病入腹胃。宜利瀉之。
麥門冬(生者一升去心)生地黃(一升切)知母(二兩)生姜(五兩半)芒硝(二兩半)上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傷寒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jīng)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后。陽受病訖。
傳之膈。
沉細(xì)太陰脈又問。古人以四日太陰證。病在胸膈??赏露?。何也。答曰。有太陰證脈大。胸滿多痰者在下
方
恒山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太陰初受病。宜服。吐之。
恒山(三分)甘草(三分)鱉甲(三分涂醋炙令黃色去裙)石膏(三分)柴胡(三分去苗)不計(jì)時
和氣治中湯
(出圣惠方)
治太陰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宜服。
人參(半兩去蘆頭)藿香(半兩)白術(shù)(三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銼)干姜(一分炮)白茯姜半分。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吐后?;驂褵犷^痛。身體酸疼??诳嘈臒?/p>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葛根(三分)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三分)赤芍藥(一兩)梔子仁(散。每服四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痛。心腹壅滯。
柴胡(一兩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恒山(一兩五錢)茵陳(一兩)知母(一兩)赤每服五
半夏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嘔吐頻發(fā)。煩悶頭痛。大渴。此證是脾胃
疾。
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濃樸(二兩去粗皮涂不計(jì)
大青龍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脈浮。頭痛。大發(fā)熱。惡寒。身體疼痛
。無汗而煩者。
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色銼)石膏(二兩)杏仁(三十枚湯浸滓。
有大
小青龍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藥過多。喘急者。
桂心(一兩)五味子(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白芍藥(一兩)細(xì)辛(三分)干姜(三分炮裂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溫服。
加杏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雖經(jīng)發(fā)汗后。心胸不利。頭目多疼。胃氣
不和。少思飲食前胡(半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浸七次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人參(歸(半兩銼兩)旋復(fù)不計(jì)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人源?/p>
息。惡寒壯熱。
白術(shù)(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葛根(三分銼)桑根白皮(三分銼)川升麻(半兩)赤芍水一大盞。
入
樸硝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腑澀。
川樸硝(三分)犀角屑(三分)梔子仁(半兩)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陳橘皮(三分以水一中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頭重身強(qiáng)。腰脊痛。
葛根(一兩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大青(三分)黃芩(半兩)石膏(一兩)生姜半分。棗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秘澀。
犀角屑(三分)黃芩(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梔子仁(半兩)地骨皮(三分)川大黃(一煎至五
茵陳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悶。骨節(jié)煩疼。心躁口干。
茵陳(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三分)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去滓。不
瀉心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未經(jīng)吐者。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連(一兩去須)黃芩(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上為散。每
三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三陰受病。其脈浮而滑。更腹?jié)M??跓嵘?/p>
干而渴。大便不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未利
吐痰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毒瓦斯入胃。喉中閉悶。
瓜蒂(一分)丁香(一分)赤小豆(半合炒熟)上為細(xì)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二錢。
空腹服之
治傷寒汗出不止。已三四日。胸中惡寒。但欲吐。宜吐之方。
(出圣惠方)豉(五合)鹽(半兩)蜜(一合)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崭诡D熱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苦參(半兩銼)甘草(一分生用銼)赤小豆(三十粒炒熟)上以水一中盞。煮取半盞。
去滓二大
松蘿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日。寒熱不退。頭痛。百節(jié)煩疼。毒瓦斯在胸中。
松蘿(半兩)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生用)恒山(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再
治傷寒四日。已嘔吐。更宜吐者。
(出圣惠方)上取苦參二錢。研末。以溫酒五合。調(diào)服之。得吐即瘥。
柴胡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四日以后。煩熱不解。大小腸澀。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各一兩)犀角(鎊)芍藥(各三分)木通(銼二分)山梔子仁(半。入竹葉
四味承氣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傷寒四日以后。腹脹滿痛。喘粗。壯熱。
大黃(細(xì)銼醋炒二兩)樸硝(二兩)甘草(三分炙銼)枳殼(去瓤麩炒三兩半)上粗搗篩。
治傷寒四日。心胸中滿悶。取吐。
(出圣惠方)上用豬膽一枚。取汁。以醋一小盞。納豬膽汁相和。溫過。分為二服。當(dāng)以吐為度。
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
(出圣惠方)上用苦參五兩。烏梅十枚。細(xì)銼。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服。
小柴胡湯治傷寒四日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xiàng)強(qiáng)。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
柴胡(半斤)瓜蔞根(四兩內(nèi)少黃脈者)桂心(三兩)黃芩牡蠣甘草(炙)干姜(各三服后。
治傷寒已經(jīng)四五日。頭痛。體痛。內(nèi)熱如火。病入腹胃。宜利瀉之。
麥門冬(生者一升去心)生地黃(一升切)知母(二兩)生姜(五兩半)芒硝(二兩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