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查古籍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shuō),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傷寒三部脈。陰陽(yáng)脈俱盛。大汗出。不解者。不可治。
傷寒陰陽(yáng)俱熱。虛不止者。不可治。
傷寒脈至。乍數(shù)乍疏者。不可治。
傷寒譫言妄語(yǔ)妄誕身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脈沉細(xì)。手足遂冷者。不可治。
傷寒咳而上氣。其脈散者。不可治。
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沉小者。不可治。
傷寒已得汗。脈沉小者。生。浮大者。不可治。
傷寒譫語(yǔ)。直視而喘者。不可治。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不可治。
傷寒發(fā)熱下利。至厥不反者。不可治。
傷寒病。惡寒。蜷而利。手足逆者。不可治。
傷寒五六日。脈微細(xì)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時(shí)自吐利。復(fù)煩躁。
不得臥寐者。不可治。
傷寒六七日。喘息高者。不可治。
傷寒發(fā)汗不出。若大灌發(fā)者。不可治。
傷寒泄而腹?jié)M甚者。不可治。
傷寒目不明。熱不已者。不可治。
傷寒老人嬰兒。熱而腹?jié)M者。不可治。
傷寒汗不出。嘔血者。不可治。
傷寒舌本爛。熱不已者。不可治。
傷寒咳血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不可治。
傷寒髓熱者。不可治。
傷寒熱而痙者。不可治。
傷寒熱病。腰折螈。齒噤者。不可治。
傷寒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脈不還。不可治。
傷寒四逆。惡寒。脈不至。其人不熱而躁者。不可治。
熱病脈代者。一日死。
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痛。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至八日。不可治。
熱病三四日。腰以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xì)小難得者。不可治。
熱病四五日。頭不熱。腹不痛而吐。脈來(lái)微細(xì)。至十二日。不可治。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便如墨。口干。脈代。舌焦干黑者。不可治。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患便血??谥懈?。一日半而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shù)。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者。死。
熱病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lái)累累。按不彈手。時(shí)大。
心下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
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yáng)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者。生也。
熱病已得汗。體熱不去者。不可治。
熱病。其人滾滾大熱。脈細(xì)小者。不可治。
熱病下利不止。腹中痛甚者。不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