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咽喉生谷賊(附論)

    作者: 朱梓

    夫喉中生谷賊者。喉中結(jié)腫疼痛。不通飲食。妨悶。此由禾中有短穗。誤食之。澀搏咽喉。如魚鯁不上不下。風(fēng)熱加之則結(jié)腫不消。若不急療亦能殺人。

    象牙散治咽喉中生谷賊。如鯁狀不上不下。疼痛妨悶。

    象牙(末一分)甘草(大者一寸)滑石(半分)綠豆粉(二兩)郁金(小者一塊)乳香(研)

    五味子湯治咽喉中生谷賊。結(jié)腫疼痛。妨害飲食。

    五味子(炒一兩半)干姜(炮)麥門冬(去心焙)桂(去粗皮各一兩)桑根白皮(銼炒三兩)不計(jì)時(shí)候

    射干湯治咽喉生谷賊。咽物妨悶。

    射干升麻(各三兩)桔梗(銼炒一兩)玄參木通(銼各三分)甘草(炙銼半兩)上粗搗一兩

    治咽喉生谷賊腫痛方

    (出圣惠方)重臺(tái)(半兩赤色者)木鱉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馬牙硝(半兩)半夏(一分

    乳香丸

    (出圣惠方)

    治喉中生谷賊。若不急治亦能殺人。

    乳香(半分)砂(一分)琥珀松(各半兩)上各研為末。再同和勻。熔白蠟為丸如雞

    茯苓散治喉中生谷賊。結(jié)腫疼痛。飲食妨悶。

    赤茯苓貫眾縮砂仁甘草(炙等分)上為細(xì)末。干摻一錢喉中。次以水送下。

    治谷賊方

    (出直指方)硼砂牙硝(等分)上細(xì)研。每服半錢。以薄綿裹。含咽。

    麻仁散

    (出三因方)

    治谷賊。尸咽喉中癢。此因誤吞谷芒。搶刺癢痛。

    用脂麻。炒。不以多少為末。湯點(diǎn)服。凡谷賊屬咽。馬喉風(fēng)屬喉。不可不分。

    治谷賊沖咽喉兩頰。上舌下暴腫。咽物妨悶疼痛。及咽喉中偏一旁痛。

    用礬石生研為末。少少敷腫處。以瘥為度。有涎即吐之。一方用綿裹。含咽津。如旁痛。

    側(cè)

    又方

    (出圣惠方)用針刺破。令黑血出。后含馬牙硝一小塊。咽津即瘥。一方。用綿裹半錢匕。含。

    升麻湯

    (一名黃柏湯)

    治咽喉生谷賊。咽物妨悶。

    谷賊方

    (出直指方)木鱉子仁川大黃(焙)牙硝射干山豆根川升麻白藥(各等分)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神丸

    (一名如圣丸)

    治喉中忽然結(jié)塞不通。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duì)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