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夫小腸者。受盛之官。心之腑也。手太陽其經(jīng)也。其氣虛則為不足。故左手寸口。人迎以前治宜補之小腸者受盛之官?;锍鲅伞3蟹钗杆?。受盛糟粕。受已傳于大腸。是謂化物而出也。
其經(jīng)重便
方
牡蠣丸
(楊子建護命方)
治小腸虛寒。小便頻數(shù)。便下久而有膜。如乳酪狀。
牡蠣(火焙細研)萆續(xù)斷益智子(去皮)石斛(去根)芎牛膝(酒浸切焙)狗脊末。煉蜜丸如頻服
烏梅丸治小腸寒。下痢赤白。
烏梅(一百個)干姜(炮)黃連(去須各三兩)當歸(切焙)細辛(去苗葉)附子(炮裂去兩)上將九丸如
益智丸
(楊子建護命方)
治小腸虛寒。小便后余瀝。陰痿不起。
益智子(去皮)萆狗脊(去毛)芎巴戟天(去心)干木瓜續(xù)斷牛膝(酒浸切焙各丸。
空心
香子丸
(一名附子丸出圣惠方)
治小腸虛冷。小腹疼痛不可忍。
香子(炒)桂(去粗皮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切焙)蓽澄茄木香赤石每服溫酒
溫腸丸治小腸虛寒。下痢便膿血。腸滑。懊。
補骨脂(炒一兩)肉蓯蓉(酒浸去粗皮焙一兩半)狗脊(銼三分)獨活(去蘆頭須三分)附細末。煉蜜
干姜黃連湯
(出千金方)
治小腸虛寒。頭偏痛。耳頰痛。痢下赤白。腸滑。心
中懊。腹干姜(三兩炮)當歸(切焙)黃柏(去粗皮)地榆(各四兩)黃連(去須)阿膠(各二兩炙烊盡
沉香湯
(出圣惠方)
治小腸虛寒。臍下急痛。小便滑數(shù)。
沉香(銼)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白龍骨(各一兩)木香當歸〔銼微炒各二煎至六
木香丸治小腸寒。便痢赤白。腸滑。
木香黃連(去須)訶子皮無食子(各半兩)赤石脂(一兩半)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溫米
吳茱萸散
(出圣惠方)
治小腸虛冷。小腹如刀刺?;蚶@臍結痛。冷汗出。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干微炒)濃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半兩)干錢。水一中
椒附丸
(一名鹿茸丸出圣惠方)
治小腸虛冷。小便頻數(shù)。
椒紅(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龍骨(生用一方白者燒過用)山茱萸(取肉去核)附子(炮丸。
空
濃樸散治小腸受寒。腹痛下重。便痢膿血。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黃連(去須微炒)干姜(炮)當歸(切焙各一兩)白茯苓(去黑
阿膠湯治小腸寒。腸中痛。下赤白。
阿膠(炙燥二兩)桂(去粗皮)生姜(切焙干各半兩)黃連(去須三分)上為散。每服五錢
寸金丸
(出百一選方)
治元陽虛弱。寒氣攻沖膀胱。小腸發(fā)腫作痛?;蛟谛拿{
之間。牽連小楮實子川楝子(炒各一兩半)巴豆(炒七個去皮殼)全蝎(炒四十個)當歸(去蘆酒浸一吞二
蓬莪術散
(楊子建護命方)
治小腸虛冷。時發(fā)刺痛。
蓬莪術(炮銼)香子(炒)芎牛膝(酒浸切細各半兩)桂(去粗皮一分)上為散。每服三(二)錢。放銀石器內。煎蔥湯調下。
牛膝丸
(楊子建護命方)
治小腸虛冷。小便頻數(shù)。日夜五六十次。
牛膝(酒浸切焙)續(xù)斷芎(各半兩)萆(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四十丸?;蛴名}煎服亦得。
濃樸散
(出圣惠方)
治小腸虛冷氣。小腹卒痛如割。胸脅氣滿。悶亂不可
忍。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一兩銼)當歸〔三兩(分)銼微炒〕桂心(滓。不拘時。稍熱服。
木香湯治小腸有寒。下痢赤白。腹痛下重。
木香(三分)黃連(去須微炒)當歸(切微炒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濃樸(去煎至七
斷弓弦散
(出續(xù)易簡方)
治小腸虛冷。寒撮痛并。婦人血刺心痛。
五靈脂蒲黃(等分)上同研為散。每服二錢。須先用釅醋一合。熬藥成膏。以水一小盞。
治小腸虛熱。忽因酒后頓吃冷水。并薺汁、梨子、柑子、果食生冷之類。冷氣偏勝。裹著熱脈小建護吳茱萸(一分)川芎(半兩)木通草(十銖)半夏(二銖)上件細杵。羅為末。
每服三錢。
腫處癢
治小腸冷熱不調。取結氣方。
(出楊子建護命方)吳茱萸木通草芎官桂大黃(炮熟)細辛本獨活(各一分)生牽牛熟牽牛(錢。
合為黃。
萆散
(楊子建護命方)
治小腸頻數(shù)。不計度數(shù)。臨小便時。即陰莖內疼痛。
不可勝忍。
凡人得此疾。必先大腑秘熱不通。水只就小腸中行。大腑干涸。即不通也。大腑熱甚。
即渾身熱毒之因色傷已來。
宜服此萆(一兩用水浸少時漉出用鹽半兩相和鍋內炒干去鹽不用)川芎(一分)上件細杵。
羅化毒湯(楊子建護命方)治肝肺熱毒。蒸郁臟腑。因生積滯。其積者。如腐爛瘀血之類。
熱毒熾盛。大腸干涸。又因色傷。小腸虛冷。水道乘虛。只行于小腸。故小便常數(shù)。而疼痛引水通之夭
治小便頻數(shù)。肝肺有熱。以此疼痛。宜服此化方。
杏仁牡丹皮(去心)黃芩虎杖麻黃(去根節(jié))木香芍藥柴胡升麻紫菀貝母小塊同煎使大也。
角半大腑
利小腸
(出本草)以小麥苗絞汁服之。
滑小腸
(出本草)用冬葵子細銼。以水煎服一盞食之。一方葵子葉煮汁服之。
治小腹堅大如盤。胸中滿。能食而不消。
(出本草)用曲末。服方寸匕。晨晚日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