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病有腹脹而泄者。為胃寒腸熱。胃受寒則氣收不行而為脹滿。腸客熱則水谷不聚而為泄注
大腹木香湯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大腹皮前胡木香半夏(各二兩)白術(shù)白芷肉桂陳皮前胡玄胡索當歸旋水一盞
香橘丸
丁香(六錢)青皮(五錢)砂(細研水飛一分)木香京三棱蓬莪術(shù)縮砂陳皮桂大。每服
溫胃丸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調(diào)氣。
半夏(湯浸七次二兩)肉豆蔻桂(去皮)人參(各五錢)訶子良姜(各一錢)木香陳棗膏丸
訶黎勒湯
治胃寒腸熱。腹脹滿悶。泄瀉不止。
訶黎勒(一兩五錢)大黃(五錢)青皮(五錢)良姜(五錢)甘草(一分)防風(fēng)(一分)枳一盞半。
姜棗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濃樸丸
濃樸(姜汁制一兩五錢)龍骨訶子干姜附子(炮去皮臍)黃連白石脂吳茱萸(各日三
當歸黃連丸
當歸黃連(二兩)木香吳茱萸(炒)赤茯苓濃樸(姜汁炙)訶黎勒(各一兩)上為末
和胃丸
半夏牽牛(炒各五錢)生姜(一兩)人參(去蘆)礬蝴蝶藿香(各五錢)丁香(二錢)用生姜
妙應(yīng)丸
(出宣明論)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水谷不化。痞滿不已。
烏頭(去皮臍生用五錢)梔子(去皮一兩)干姜(生用一分)上為末。用生姜自然汁丸如梧
益腸胃
(出本草)用越瓜和飲作。并薤菹亦得。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病有腹脹而泄者。為胃寒腸熱。胃受寒則氣收不行而為脹滿。腸客熱則水谷不聚而為泄注
大腹木香湯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大腹皮前胡木香半夏(各二兩)白術(shù)白芷肉桂陳皮前胡玄胡索當歸旋水一盞
香橘丸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丁香(六錢)青皮(五錢)砂(細研水飛一分)木香京三棱蓬莪術(shù)縮砂陳皮桂大。每服
溫胃丸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調(diào)氣。
半夏(湯浸七次二兩)肉豆蔻桂(去皮)人參(各五錢)訶子良姜(各一錢)木香陳棗膏丸
訶黎勒湯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滿悶。泄瀉不止。
訶黎勒(一兩五錢)大黃(五錢)青皮(五錢)良姜(五錢)甘草(一分)防風(fēng)(一分)枳一盞半。
姜棗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濃樸丸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濃樸(姜汁制一兩五錢)龍骨訶子干姜附子(炮去皮臍)黃連白石脂吳茱萸(各日三
當歸黃連丸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當歸黃連(二兩)木香吳茱萸(炒)赤茯苓濃樸(姜汁炙)訶黎勒(各一兩)上為末
和胃丸
(出圣濟總錄)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
半夏牽牛(炒各五錢)生姜(一兩)人參(去蘆)礬蝴蝶藿香(各五錢)丁香(二錢)用生姜
妙應(yīng)丸
(出宣明論)
治胃寒腸熱。腹脹泄利。水谷不化。痞滿不已。
烏頭(去皮臍生用五錢)梔子(去皮一兩)干姜(生用一分)上為末。用生姜自然汁丸如梧
益腸胃
(出本草)用越瓜和飲作。并薤菹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