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圣濟(jì)總錄》曰∶胞衣未下,急于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蓋胞衣未下,子與母氣通其呼吸。
若子死腹中,胞臟氣寒,胎血凝冱,氣不升降,古方多以行血順氣藥,及硝石、水銀、 砂之類。若胎已死,軀形已冷,血凝氣聚,復(fù)以至寒之藥下之,不唯無益,而害母命者多矣。古人用藥,深于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藥寒溫,各從其宜。有妊娠胎漏,血盡子死者。墜墮顛仆,有內(nèi)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湯進(jìn)三服,使胞臟溫暖,凝血流動。蓋附子能破寒氣、墮胎,此用溫藥之意也。有因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nèi)外交攻,因致胎死,留于胞臟。古人慮胎受毒瓦斯必脹大,故用樸硝、水銀、 砂之藥。不唯使胎不長,又能使胎化爛,副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也。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著。二卷。上集論帶下、血崩、調(diào)經(jīng)等 38 癥,41 方;下集論妊娠、小產(chǎn)、難產(chǎn)、正產(chǎn)、產(chǎn)后等 40 癥,4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圣濟(jì)總錄》曰∶胞衣未下,急于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蓋胞衣未下,子與母氣通其呼吸。
若子死腹中,胞臟氣寒,胎血凝冱,氣不升降,古方多以行血順氣藥,及硝石、水銀、 砂之類。若胎已死,軀形已冷,血凝氣聚,復(fù)以至寒之藥下之,不唯無益,而害母命者多矣。古人用藥,深于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藥寒溫,各從其宜。有妊娠胎漏,血盡子死者。墜墮顛仆,有內(nèi)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湯進(jìn)三服,使胞臟溫暖,凝血流動。蓋附子能破寒氣、墮胎,此用溫藥之意也。有因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nèi)外交攻,因致胎死,留于胞臟。古人慮胎受毒瓦斯必脹大,故用樸硝、水銀、 砂之藥。不唯使胎不長,又能使胎化爛,副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