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第七節(jié) 胎水過多

    妊娠中、后期出現腹大異常,胸悶喘急者,稱為“胎水過多”。前人習稱“胎水腫滿”。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素體脾虛,或妊娠之后,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寒涼,損傷脾節(jié),或泄利日久,脾陽受損,以至脾運失司,水濕聚于胞中,發(fā)而為病。

    【辯證施治】

    本病臨床以脾虛水停為多見,治療宜養(yǎng)血安胎,健脾利水。

    由于本病常伴見胎兒畸形或死胎,當立即采取措施終止妊娠。

    「主證」 妊娠中、后期,腹部迅速異常脹大,胸悶氣短,心悸喘逆,小便量少,腹脹納呆,或見肢面浮腫,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病機」 脾虛不運,水漬胞中。

    「治法」 健脾利水,養(yǎng)血安胎。

    「方藥」鯉魚湯(《千金要方》)加味。

    鯉魚 白術 生姜 白芍 當歸 茯苓 黃芪 澤瀉 橘紅 砂仁

    本方為鯉魚湯加黃芪、澤瀉、橘紅、砂仁。

    方中鯉魚行不消腫;黃芪益氣;白術、茯苓、橘紅健脾滲濕;澤瀉利水消腫;砂仁、生姜溫中行滯;當歸、白芍養(yǎng)血安胎。

    若脘腹脹滿較甚者,酌加檀香、香附、紫蘇;若陽虛較甚者,酌加桂枝、炮姜。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合年齡老少、體質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楊時泰
  • 作者:
    唐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