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胎氣宜清不宜熱,宜靜不宜動,有因胎病不安者,有因母病而胎不安者,宜預(yù)安之。
【主意】
妊婦全憑氣血諧,傷情冷熱挫為災(zāi)。傷血脈濡宜四物,四君脈大旋安排。挫氣縮砂為末服,術(shù)芎芩歸不傷胎。
安胎飲
熟地 白術(shù)(炒) 當(dāng)歸(酒洗) 川芎 白芍 茯苓 黃芩 甘草 阿膠(炒) 地榆艾葉(各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胎氣郁滯者,宜參蘇飲。
人參(二錢) 蘇葉(五錢)
水煎服脾氣虛弱者,宜六君子湯。
人參 甘草(各五錢) 白術(shù)(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制) 陳皮(去白七分) 加紫蘇 枳殼 姜(二片) 棗(二枚)
水煎,不拘時服郁結(jié)傷脾者,宜歸脾湯。
人參 黃 茯神 甘草 木香(忌火) 酸棗仁(炒) 白術(shù)(炒)圓眼肉 加柴胡 梔仁(炒黑各等分) 姜(一片)
水煎服郁怒肝脾者,宜四七湯。
蘇葉 濃樸(姜汁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姜制,一錢五分)
加川芎、川歸,怒動肝火加五味子、柴胡、姜、棗煎服。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胎氣宜清不宜熱,宜靜不宜動,有因胎病不安者,有因母病而胎不安者,宜預(yù)安之。
【主意】
妊婦全憑氣血諧,傷情冷熱挫為災(zāi)。傷血脈濡宜四物,四君脈大旋安排。挫氣縮砂為末服,術(shù)芎芩歸不傷胎。
安胎飲
熟地 白術(shù)(炒) 當(dāng)歸(酒洗) 川芎 白芍 茯苓 黃芩 甘草 阿膠(炒) 地榆艾葉(各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胎氣郁滯者,宜參蘇飲。
人參(二錢) 蘇葉(五錢)
水煎服脾氣虛弱者,宜六君子湯。
人參 甘草(各五錢) 白術(shù)(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制) 陳皮(去白七分) 加紫蘇 枳殼 姜(二片) 棗(二枚)
水煎,不拘時服郁結(jié)傷脾者,宜歸脾湯。
人參 黃 茯神 甘草 木香(忌火) 酸棗仁(炒) 白術(shù)(炒)圓眼肉 加柴胡 梔仁(炒黑各等分) 姜(一片)
水煎服郁怒肝脾者,宜四七湯。
蘇葉 濃樸(姜汁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姜制,一錢五分)
加川芎、川歸,怒動肝火加五味子、柴胡、姜、棗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