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革則弦大而數(shù),浮取強(qiáng)直,而按則中空。凡芤牢緊脈,皆屬此類。不似緊脈按之劈劈,弦脈按之不移,牢脈按之益堅(jiān)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革脈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脈寒虛;女人半產(chǎn)并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革為變革之象。凡亡血失精,腎氣內(nèi)憊,或虛寒相搏,故脈少和柔,而有中空之狀。若不固腎補(bǔ)精,舒木除寒,而以革浮屬表,妄用升發(fā),其不真陰告絕者鮮矣。(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婦人半產(chǎn)漏下。經(jīng)曰∶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