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脈】
微澀,或代,或伏。脈弦滑者,膈有宿食;身卻不熱,為霍亂。大者生,微遲者死,脈洪者熱。
【因】
其氣有三∶一曰火,二曰風,三曰濕。
邪在上焦則吐,下焦則瀉,中焦則吐而且利。吐為 熱也;瀉為濕也;風勝則動,故轉筋也?;蛞虼罂识箫嫞蝠?,或飽甚,傷損胃氣,陰陽交爭而不和。此為急病也,不死。如干霍亂而不得吐利,必死。
【證】
其狀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發(fā)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下,心腹俱痛,吐利并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死,不然則吐瀉。
干霍亂者,忽然心腹脹滿,絞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須臾則死。以鹽湯大吐之佳。
外有沖惡,病同而名異。
【治】
五苓散治熱多飲水,關上脈洪者,熱也。宜清之。
理中丸治寒多不飲水,身不熱者。
半夏湯治霍亂轉筋,吐利不止。身痛不止者,宜加桂枝湯。
半夏曲 茯苓 陳皮 白術 薄荷 桂枝 甘草
和解散治霍亂。此條,內(nèi)有所積,外為邪氣所阻。甚用吐法,二陳湯。
和解散川芎 蒼術 白芷 防風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脈】
微澀,或代,或伏。脈弦滑者,膈有宿食;身卻不熱,為霍亂。大者生,微遲者死,脈洪者熱。
【因】
其氣有三∶一曰火,二曰風,三曰濕。
邪在上焦則吐,下焦則瀉,中焦則吐而且利。吐為 熱也;瀉為濕也;風勝則動,故轉筋也?;蛞虼罂识箫嫞蝠?,或飽甚,傷損胃氣,陰陽交爭而不和。此為急病也,不死。如干霍亂而不得吐利,必死。
【證】
其狀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發(fā)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下,心腹俱痛,吐利并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死,不然則吐瀉。
干霍亂者,忽然心腹脹滿,絞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須臾則死。以鹽湯大吐之佳。
外有沖惡,病同而名異。
【治】
五苓散治熱多飲水,關上脈洪者,熱也。宜清之。
理中丸治寒多不飲水,身不熱者。
半夏湯治霍亂轉筋,吐利不止。身痛不止者,宜加桂枝湯。
半夏曲 茯苓 陳皮 白術 薄荷 桂枝 甘草
和解散治霍亂。此條,內(nèi)有所積,外為邪氣所阻。甚用吐法,二陳湯。
和解散川芎 蒼術 白芷 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