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丹類

    作者: 戴思恭

    養(yǎng)正丹(和劑)

    水銀 鉛錫 朱砂(另研末) 硫黃(各一兩)

    上以鐵瓢熔化鉛錫。入水銀。將柳木槌研勻。次下朱砂。研不見星子。待少時(shí)。方入硫黃末。急研成汁。

    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細(xì)研糯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鹽湯或棗湯任下。

    經(jīng)進(jìn)地仙丹(和劑)

    人參 黃 (各一兩) 白術(shù)(四兩) 茯苓 甘草(各一兩) 肉蓯蓉 牛膝 何首烏 菟絲子 覆盆子(各四兩) 骨碎補(bǔ) 萆 狗脊 赤小豆 烏藥(各二兩) 天南星(四兩) 白附子(四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活絡(luò)丹

    川烏(炮。去皮臍) 南星(炮) 地龍(去土。各六兩) 乳香 沒藥(各二兩二錢)

    上為末。酒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招睦渚啤⒒蚯G芥湯下。

    碧霞丹(和劑)

    石綠(研九度飛。一兩) 附子尖 烏頭尖 蝎梢(各七十個(gè))

    上為末。面糊。丸如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半盞。入溫酒半盞。不拘時(shí)化下。

    伏虎丹(和劑)

    生 蔓荊子 僵蠶(炒去絲。各二錢半) 五靈脂 躑躅花 南星 白膠香 草烏頭(各一兩) 半夏(炮。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日進(jìn)二服。

    三和丹中氣。

    即養(yǎng)正丹、黑錫丹、來復(fù)丹三丹和勻。每服一錢半。米飲、酒、任下。

    來復(fù)丹(和劑) 中氣。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透明者同硝石為末。瓷瓦器內(nèi)慢火炒。用柳木槌攪。不可猛火以傷藥力。研極細(xì)。名二氣末) 太陰玄精石(研飛一兩) 青皮(去穣) 陳皮(去白) 五靈脂(去沙石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二氣丹(濟(jì)生) 硝石 硫黃(等分)

    上為末。于銀石器內(nèi)?;鸪袋S色。再研。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新汲井水下。

    返陰丹(活人) 傷風(fēng)寒邪中陰經(jīng)陰證。

    硫黃(透明者研。五兩) 硝石(另研) 太陰玄精石(另研。各二兩) 干姜(炮) 附子(炮) 桂心(各五錢)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石。次下硝石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仍將二石余藥末蓋上。以鐵著。熟炭火三片。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圍炭火。蓋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xì)。入藥末。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煎艾湯下。汗出為度。未回。乃著艾炷。

    灸臍下丹田、氣海。更不回。以蔥啖熨之。此法亦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者。

    黑錫丹(和劑) 痞塞。

    黑錫(熔化) 硫黃(與黑錫結(jié)成子各二兩) 破故紙 金鈴子 肉豆蔻 木香 茴香(各一兩) 沉香 葫蘆巴 附子 陽起石 官桂(各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鹽湯下。

    靈砂丹(和劑)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上二味。新銚內(nèi)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井化水、米飲、棗湯、人參湯任意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肉、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復(fù)元丹(三因) 腫。

    附子(炮。二兩) 木香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濃樸(姜制) 獨(dú)活 白術(shù) 陳皮 吳茱萸(炒) 桂心(各一兩) 澤瀉(兩半) 肉豆蔻(煨) 檳榔(各五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紫霞丹(楊氏) 鼻衄。

    硫黃 針砂(各四兩) 五倍子(二兩)

    上用砂鍋。水煮一時(shí)。放冷。先揀去五倍子。次淘去針砂。次將硫黃。以皮紙于灰上滲團(tuán)作一塊。用荷葉裹。安地上。大火煉。候藥紅即去火。經(jīng)宿。研極細(xì)。飯膏丸。如皂角子大。陰干。白湯下。

    三炒丹(和劑) 嗽血。

    吳茱萸(破故紙一兩同炒) 草果仁(小茴香一兩同炒) 葫蘆巴(山茱萸一兩同炒。俱候香熟。除去同炒藥。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鹽湯下。

    火府丹(本事) 小便血。

    木通 黃芩 生 (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木通湯下。

    太陽丹(和劑) 頭痛。

    川烏 南星(等分)上為末。連須蔥白搗爛。調(diào)帖太陽痛處。

    茸砂丹(魏氏)

    辰砂 草烏 瞿麥 黃藥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瓷碗一只。以姜汁涂炙數(shù)次。入砂在內(nèi)。上鋪余藥。復(fù)以盞蓋了。掘一小坑安碗在內(nèi)。用熟炭火五斤。 令火盡。吹去草烏藥灰。取辰砂研末。或只獨(dú)用辰砂末。每服一錢半。淡姜湯下。或加鹿茸。燼去毛。切片。酒浸為末。三兩棗肉。丸如梧桐子大。人參湯下三十丸。

    三仙丹(和劑) 腰痛。

    川烏(一兩。去皮切片。同鹽炒黃色。去鹽) 大茴香(三兩。炒令香透) 蒼術(shù)(二兩。泔浸切片。同蔥白炒黃色。去蔥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招木啤Ⅺ}湯任下。

    清金丹(三因) 嗽。

    杏仁(去皮尖) 牡蠣( 。取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 青黛

    上為末。熔黃蠟一兩搜和。丸如彈子大。壓匾如餅。每用梨三枚去核。入藥在內(nèi)。濕紙裹煨 不問久遠(yuǎn)。但要聲在。一服即效。青黛一兩。牡蠣粉七錢。杏仁七粒。制用并同前。

    八神來復(fù)丹停飲伏痰。

    硝石(一兩) 硫黃(一兩。如前制。名二氣散) 太陰玄精石(研飛。一兩) 五靈脂(水澄去砂石。曬) 青皮 陳皮 小茴香 沉香 木香 南星(各一錢)

    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截瘧丹(和劑)

    檳榔(二兩) 常山(酒浸。四兩)

    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未發(fā)前臨臥用冷酒吞下。便睡至五更。又用冷酒吞下十五丸。至上午方吃溫粥。忌生冷油膩。

    玄兔丹(和劑) 小便多。

    菟絲子(酒浸。研。焙干取末。十兩) 五味子(酒浸。研末) 白茯苓 蓮肉(各三兩)

    上為末。另研山藥末六兩。將浸藥余酒。加酒煮糊。杵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玉華白丹(和劑) 遺精。

    白石脂( 。研飛) 鐘乳粉(煉研) 左顧牡蠣(用韭菜葉搗鹽泥固劑?;?。取白者各五錢。研細(xì)) 陽起石( 。酒淬研。五錢)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shí)大。出火毒。每服一丸??招娜藚爬渌拖?。

    養(yǎng)氣丹(和劑)

    禹余糧石(煉七次。醋淬浸七次) 紫石英( ) 赤石脂( ) 陽起石( ) 鐘乳粉(煉)代赭石(煉七次。醋浸七次) 磁石(煉十次。醋浸七次) 肉蓯蓉(酒洗) 巴戟(去心) 破故紙(炒) 山藥 茯苓 當(dāng)歸(各一兩) 肉豆蔻(煨) 五靈脂 鹿茸 附子 官桂 木香 沉香 丁香 茴香 沒藥 乳香 朱砂(各五錢) 遠(yuǎn)志(一兩)

    上先將禹、紫、赤、代磁五石。各研極細(xì)末。水飛。皮紙于灰滲干。以紙筋鹽泥固濟(jì)。

    罐盛余藥末。糯米糊丸如綠豆大。陰干入布袋內(nèi)擦光。每服二十丸。以酒、姜湯、棗湯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俱空心服。

    震靈丹(和劑) 溏泄。

    赤石脂 紫石英 禹余糧 代赭石(四味打碎。入鹽泥固濟(jì)。罐內(nèi)封口 通紅。埋地坑內(nèi)七日。出火毒) 五靈脂(去沙石) 乳香 沒藥(各二兩) 朱砂(研飛一兩)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招囊跃苹蚶渌隆D人醋湯下。(妊婦忌服)

    朱砂丹(本事)

    硝石(研) 砒(同硝石入罐內(nèi)。 出火毒) 膩粉(研) 粉霜(研。各五錢) 礬(枯) 黃丹 朱砂(各一兩) 乳香 桂府滑石(各三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shù)。

    鎮(zhèn)心丹(和劑) 驚悸。

    酸棗仁(炒) 車前子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并皮) 天門冬(去心) 熟地黃 遠(yuǎn)志(甘草煮) 山藥 人參 肉桂(減半) 龍齒 朱砂(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或臨睡。白湯下。

    還魂丹(增入) 治中惡已死。

    麻黃(三兩) 桂枝(二錢) 杏仁(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煎。灌下即蘇。

    續(xù)骨丹(增入) 折傷。

    乳香 沒藥 孩兒茶 繭殼(燒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接骨。黃酒下。欲下血。燒酒下。

    黑白丹(拔萃) 瘰 。

    烏蛇(去頭尾。酒煮。去骨) 白花蛇(去頭尾。酒煮去骨。各一條) 雄黃(二錢研) 大黃(煨。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調(diào)服。

    神仙聚寶丹(和劑) 經(jīng)滯作痛。及產(chǎn)后惡血未盡諸證。

    當(dāng)歸 沒藥 琥珀 木香 乳香(各一兩) 辰砂(五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酒磨下。如一切難產(chǎn)及產(chǎn)后敗血沖心。惡露未盡。

    入童便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