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shè)為問答,解釋疑難。
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shè)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取肥嫩黃牝牛精肉二十斤,長流水煮糜爛,新布濾去渣,將凈汁慢火熬略稠,如琥珀色為度。令病患先一日斷肉茹淡,勿飽晚膳,于明亮無風密室坐定,以湯飲一杯,少停又飲一杯。備穢桶瓦盆貯吐下之物,一瓷瓶盛所出之溺。病在上者,欲其吐多須急進。病在中下者,欲其下多須緩進。全在活法審量,視出物凈盡乃止。行后必渴,不得與茶水,即以所盛之溺呷之。倘倦怠覺肌,先與淡稀粥,次進菜羹,次雞、羊。將息一二月,自然精神煥發(fā),沉 悉去矣。
積聚 瘕,此法行之。
積以味言,膏粱致之也。聚以氣言,憂思致之也。積濃聚久,則阻礙氣血,乃無情而化有情,離形而自成形,為為瘕,棲于腸胃曲折之處。所謂鼓掌成聲,擊石出火,二物相合,象在其間。曾謂銖兩丸散可能破其藩籬。
肉液充滿融和,無處不到,到則必利。譬如雪消水來,浮沙沉木,順流而東。雖穢物或逐未盡,而欲復營窠臼,勢無及矣。丹溪曰∶黃牛,坤土地,以順為德,而法健為功者,牝之用也。又曰∶全在飲溺上妙,非惟止渴,兼滌余垢。深洞此法之奧,至云。其方得于西域異人,中年后行一二次,卻疾延年。說在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