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鱉甲 生地 大黃 柴胡 常山 當歸 赤苓 干漆 石膏(各一兩) 白術(shù) 甘草 小麥(各五錢) 有汗加麻黃根一兩。
此治留而積,積而勞之方也。少男狎其女而莫能通,則有留精;室女親其男而不敢亂,則有留血;孀婦鰥夫有所遇,未免目成念動,止乎禮而情奪,則有留瘀。留之云者,蓋欲火方熾,精血已離其位,忍而轉(zhuǎn)逆,停于經(jīng)脈關(guān)隘之區(qū)。氣至此阻而不行,則積陽為熱,令人蒸蒸骨熱。血至此行而濡滯,則積陰為疰,令人四肢攻疰,俗名相思病。鱉甲、干漆,破堅物也,所以能逐精血之留。柴胡、石膏,解肌劑也,所以能散幽結(jié)之積。且男女親狎,既分失魄,心神蕭索矣,赤苓導(dǎo)而常山開。鰥寡相思,經(jīng)久成勞,清濁混凝矣,小麥升而大黃降。生地、當歸,生新血也。白術(shù)、甘草,致新氣也。麻黃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閉,為止汗之神品耳。肌熱盜汗、目瞞脈實而澀,及男女交合精將泄而忽住,悒悒怏怏,蘊成精濁白帶,彌月經(jīng)年,不痊不減,服此亦間有效。
詩曰∶常山鱉甲黑如漆,大地茯苓堅若石,白術(shù)甘草采歸來,柴麥煎投去勞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