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名詞詞典》 腳濕氣

    生于足趾,由濕熱下注或接觸濕毒邪氣而發(fā)。初病足趾間有小水庖,癢甚,經擦破后則流水,局部可有脫屑或結痂。因反復作趾間濕爛,故又稱“水潰瘡”。腳濕氣每易有繼發(fā)性感染,重證滲出液顯著增多,并有特殊臭味,局部皮膚(以足趾屈側近趾根附近為多見)易擦爛露出紅色糜爛面,局部漸腫,甚至連及足面,名為“臭田螺”。也有叫“香港腳”的。另有一種腳濕氣,趾間干癢,局部皮膚粗糙脫屑,氣候寒冷時,容易出現皸裂。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