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古代針刺手法的一種。用于治療熱證,屬于瀉法的一種。其操作方法是:讓病人吸氣,隨著吸氣將針慢慢地刺入到預(yù)定的深度,然后按壓穴位周圍皮膚,用手多次輕捻針柄,如局部或全身覺有涼意,就迅速向上稍行提針,再作同樣捻轉(zhuǎn),再迅速稍行提針和捻轉(zhuǎn)后急速將針拔出。此外,也有用其它手法和不配合吸氣的,但總的要求是以病人出現(xiàn)涼感為原則。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zhǎng)沙藥解》《玉楸藥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古代針刺手法的一種。用于治療熱證,屬于瀉法的一種。其操作方法是:讓病人吸氣,隨著吸氣將針慢慢地刺入到預(yù)定的深度,然后按壓穴位周圍皮膚,用手多次輕捻針柄,如局部或全身覺有涼意,就迅速向上稍行提針,再作同樣捻轉(zhuǎn),再迅速稍行提針和捻轉(zhuǎn)后急速將針拔出。此外,也有用其它手法和不配合吸氣的,但總的要求是以病人出現(xiàn)涼感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