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查古籍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jì) 262 方。
是指藥物作用的趨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發(fā)散上行,沉是瀉利下行。升浮藥上行而向外,有升陽、發(fā)表、散寒等作用;沉降藥下行而向內(nèi),有潛陽、降逆、收斂、清熱、滲濕、瀉下等作用。凡氣屬于溫?zé)?、味用于辛甘的陽性藥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如麻黃、桂枝、黃耆之類;如果氣屬于寒涼,味屬于苦酸的陰性藥物,大多有沉降作用,如大黃、芒硝、黃柏之類?;ㄈ~及質(zhì)輕的藥物大多升浮,如辛夷、荷葉、升麻等(但旋覆花不升,也有例外的);子、實(shí)及質(zhì)重的藥物大多能沉降、如蘇子、枳實(shí)、寒水石等(但蔓荊子不沉是其例外)。炮炙方面,如酒炒能升,鹽炒能降,姜炒能散,醋炒能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