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又稱“脾氣下陷”。是中氣不足的進一步發(fā)展。主要癥狀有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shù),小便淋瀝等。多見于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病。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又稱“脾氣下陷”。是中氣不足的進一步發(fā)展。主要癥狀有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shù),小便淋瀝等。多見于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