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性寒無(wú)毒,入膽經(jīng)。主時(shí)氣熱盛,變?yōu)辄S膽,小兒風(fēng)痰壅寒,驚癇疳?,殺蟲散毒,可敷惡瘡及痔。入水分塵,如練不散者真,惡防己地黃。
按∶熊膽入膽,從其類也,清火定驚之功,較勝諸膽。
雷公云∶凡收得后煉就器中安,每一斤熊膽,入生椒十四個(gè),煉去滓,并椒入瓶中心,任用之。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味苦,性寒無(wú)毒,入膽經(jīng)。主時(shí)氣熱盛,變?yōu)辄S膽,小兒風(fēng)痰壅寒,驚癇疳?,殺蟲散毒,可敷惡瘡及痔。入水分塵,如練不散者真,惡防己地黃。
按∶熊膽入膽,從其類也,清火定驚之功,較勝諸膽。
雷公云∶凡收得后煉就器中安,每一斤熊膽,入生椒十四個(gè),煉去滓,并椒入瓶中心,任用之。